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福州新区发展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福州新闻网11月12日讯(记者 邱陵)福州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市政协委员们深入调研,认真思考,提出如何加快建设和发展福州新区的真知灼见。他们建议,福州新区建设应该优先发展基础性产业,兼顾民生配套公共设施,优化聚人兴业的环境。
优先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福州新区,是市委、市政府传承弘扬3820工程战略精髓,立足福州而规划建设的对接平潭、面向台湾、辐射内陆的沿海新增长区域。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是推动福州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市政协委员田英认为,规划建设福州新区,应从重视交通建设出发,逐步拓展省会城市的发展空间。
田英建议,加大地铁、轻轨、城际快速通道等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以建设具有较强集散能力、现代快捷的交通设施来推动区域间的融合发展。比如从公共交通建设方面出发,合理编制公交规划,对城乡客运公交发展进行统筹规划,逐步推动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
由于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城乡结合地段、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居民居住区域等在规划时没有预留可供公交企业新辟线路车辆停泊、安全停车和司机到站休息、解决个人卫生及车辆中转调度等必备的用房、场地。
为此,田英建议提前将公交站台建设、停车场地建设、车辆调度空间、公交枢纽站建设等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及时纳入交通建设发展的项目改造计划中,从而加快交通建设的发展进程,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同时,在福州新区的发展规划中,整合福州温泉游、闽江游、文化游等优质旅游资源,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积极开辟公交旅游专线,形成以福州中心城区为基础、周边县市联动发展的态势,为市民游览福州新区新貌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提升宜居城市品质。
加强福州新区“智库”建设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自然资源、先进的制造设施和技术以及充沛的财力支持,更需要智力的支撑。市政协委员王艳玲称,当前福州新区建设就要求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加强新区“智库”建设,不断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王艳玲出于工作关系,常年奔波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因此她建议向美国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做好顶层设计,建设新型智库机构。她提出,可以由市委政研室或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为负责单位,联合社科研究单位、大学、政府信息中心等单位,建立全市智库建设的体系和网络,设立智库的网站、信息库等,为开展智库研究和智库资源使用提供服务支撑。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以突出“一院、一网、一库”建设。“一院”:即与在闽高校学院合作,建立一个从事重大行政决策研究的非盈利性的综合性政策研究机构,为党委决策和政府行政服务。“一网”:即整合福州新区各种咨询网络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网上高端“智库”平台,为专家学者、各界群众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建议提供网络空间。“一库”:即整合福州新区现有各类专家学者库,建立一个动态、高端、具有集成意义的容纳海内外各类顶层人才的电子人才库,既为福州新区当前发展出谋划策,又为福州新区未来发展储备人才,提供人才支撑。
打造两岸合作交流特区
福州新区范围内拥有重要的海洋文化资源,即船政文化、郑和文化和海商文化,这三大海洋文化资源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共享资源。
市政协委员李仲才提出,福州新区建设应当紧紧抓住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这一主线,对新区进行谋篇布局,整合资源、汇聚力量来强化榕台两地文化交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为福州新区成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特区”打下坚实基础;主动入岛,加强与台湾政界、文化界、商界的联系和互动,以此积极推介福州新区的这种文化定位,让台湾文化界愿意、乐意来福州新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使台湾商界有信心有动力在福州新区投资文化项目。
此外,要搭建平台,吸引海内外优秀文化人才和优质文化资本来新区落户创业和投资,使新区拥有全国性、国际性的文化品质和内涵,使新区成为大陆文化人才和文化资本的重要聚集地,成为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平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政协委员张涵提出,近年来,福州市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点。目前福州市正处于由工业经济主导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过渡的关键时期,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任务艰巨。
如何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福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张涵建议,加快福州新区开放开发,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因地制宜、政企联动、各方协作、注重实效原则,深化企业主辅分离改革,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张涵看来,福州市新兴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需大力支持、鼓励发展。他认为,可以规范服务标准、健全准入制度、完善融资体系为基础,加速培育金融龙头企业;完善物流发展支撑体系,着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群。
今年,市政协牵头成立调研组,经过半年时间,形成题为《以福州新区发展为机遇,大力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的调研报告,其中也提到福州服务业发展可挖掘的潜力在于电子商务产业、休闲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产业;应该抓好服务业产业机构调整、服务业新型业态培育、服务业与城镇化的融合、服务业外向型程度的提高、服务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等五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