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福州“捞虫族”臭水沟里“淘金”的生意
捞虫人驾船在光明港打捞红虫
令人见之生厌的红虫在一些人眼里却成了致富的宝贝。每天凌晨2时至早上8时,福州东西河、光明港、茶亭河等河段总有一群人驾着小船摸黑捕捞红虫,高峰时甚至有二三十只船在同一河段捕捞。
捞虫真能赚大钱?这些红虫有什么用途?为探寻究竟,连日来记者对该产业链进行调查,揭秘“捞虫族”臭水沟里“淘金”的生意。
昼伏夜出捞虫人臭水沟里“淘金”
日前,家住洋中后巷附近的居民蒋先生向本报反映他观察到的情况:每天凌晨2时至早上8时,一些小船貌似在光明港公园旁的内河里捕捞。“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他们是在捞虫子,整个河段的河水被搅得乌黑,发出阵阵恶臭,这样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蒋先生有些担忧。
20日早上6时许,记者来到光明港公园。此时的光明港河道内,星星点点散落着七八艘小船,每艘小船上都站着一名撒网者。记者看到,他们将网撒到河底后左右搅拌,河底的淤泥被搅了上来,河水立刻变得非常浑浊,散发着臭味。然后,他们左右摇晃了几下渔网,筛去淤泥后,把剩下的一团黑色物体倒在船内的红色塑料盆里。
“他们不是在捕鱼,而是在捞红虫,用来喂鱼的。”一名在河岸边晨练的老人说,他每天都在光明港公园晨练,都会看见这些小船来撒网捞虫,这种现象已经持续好几年了。
一晚最多可捞50公斤虫赚的都是辛苦钱
光明港岸边一角的破烂工棚里,一个个红塑料桶排得满满当当,桶里漂浮着大量的红线虫。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名大汗淋漓的捞虫人正忙着将刚捞回的红线虫反复冲洗。整个工棚散发出一股股恶臭。“这两桶红虫我捞了一晚。”一名捞虫的中年男子说,这两桶红虫有50公斤,能卖三四百元。
捞虫人告诉记者,一条船一般每晚最多能捞50公斤红虫,捞到的红虫有人专门收购。“红虫价格并不固定,现在是每500克3.5元,以前价格高的时候每500克能卖七八元。”
捞虫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人一晚少则捞一二十公斤,多则捞50公斤,每500克3.5元,一天收入为100元到400元,一个月也有三五千元进账。“捞红虫的数量并不固定,赚的都是辛苦钱,淤泥中有时有玻璃,容易划破脚;遇到汛期,船还有被卷走的可能。”由于多年捞虫,很多捞虫人手指都变形了,这种又脏又累还有风险的体力活,一些人吃不了苦,最终放弃了。
“一年四季都可以捞,但每年8月至10月是红虫最多的时期。现在是淡季,天气热,内河水位高,捕捞量并不多。红虫必须在富营养的‘肥水’里才能生存。”一名捞虫妇女告诉记者,现在光明港的“捞虫族”有五六十人,有福州本地人,也有四川等外省人,有些人从事捞虫已有五六年时间。“他们有的是夫妻搭配,丈夫驾船捞虫,妻子在岸边整理清洗捞上来的虫子。”
在捞虫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洋中后巷吴颜庙附近,捕捞上来的红虫都在这里被收购。收购红虫的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批发价每500克四五元,旺季的时候一天收购总量可以达两三吨,热闹的时候,有人一车一车拉走货物。
捞虫渐成产业红虫主要用于喂鳗苗
“捞虫是个新行当,以前知道的人并不多,但现在捞虫的人越来越多,营生也越来越不好做。”一名捞虫者5年前刚入行时,见不到几个同行,但这两年,福州捞虫逐渐形成规模,仅四川籍捞虫人就有二三十个。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光明港,在福州东西河、白马河、茶亭河等河段,也有一些捞虫人,但以光明港的捞虫人为最多。看着都觉得恶心的红虫,为什么成了“宝贝”?这些红虫都流向哪里?捞虫人告诉记者,有些红虫被卖到花鸟市场,作为金鱼的食物或钓鱼人的饵料,一包不到50克,能卖十几块钱。但更多的红虫是被卖到长乐、福清、连江等地的水产养殖厂作饲料。
“鳗鱼苗最喜欢吃红虫,红虫蛋白质含量很高,用它作饲料,鳗鱼苗长得又快又好。其他养殖水产如泥鳅、黄鳝、明虾等也喜欢吃红虫。”长乐一家大型鳗鱼养殖基地的老板刘先生昨日告诉记者,因为红虫市场需求量大,除了野生捕捞,现在福清、连江等地还有人专门在农田、水塘养殖红虫,福州市区也有人设厂加工红虫,企业养殖、销售一条龙,丝毫不逊于其他成熟的行业。“不过人工养殖红虫要用猪粪等作原料,环境污染问题很严重,在福州这种养殖已被环保部门叫停。”
(福州晚报记者 李永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