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州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加快推进立交等项目
福州城越来越宜居。
城市规划体系日益完善,城市控规覆盖率100%;城市森林覆盖率、“福州蓝”让人称羡;福州新区获批设立;城镇化水平逐年提升……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福州城市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新的一年,为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更美的有福之州,我市在全市城市工作会议中,又提出一系列给力举措,将实实在在改变榕城面貌。
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
为了抓住城市这个“火车头”,推动以城带乡,我市今年将在以人为本上做足文章,既敞开大门,又让人留得舒坦,从“硬件”住房到“软件”公共服务均提出相应要求。
首先,要让人进得来。今年,我市将重点抓好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一是要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在全市辖区建立积分落户制度;二是要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证年限等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同时研究解决农民工落户城市资金来源问题。
其次,要让人住得下,关键解决好住房问题。一方面,针对市场化情况“一县一策”,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加快发展二手房和住房租赁市场,针对性激活房地产市场活力;完善土地供应机制,引导人口向新区方向疏解。另一方面全力推进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打通保障房与商品房转换通道;降低保障门槛,把符合条件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同时,各县(市)区要积极支持进城农民购房、租房,将已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范围。
此外,还要让人留得住。将重点解决群众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等现实需求。
完成全市“多规合一”工作
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今年我市的城市工作将统筹解决好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再“千城一貌”、规划不再“短命”。
除优化空间布局外,更要彰显城市精神,今后的规划,将更多考虑怎样延续历史文脉、保存文化基因、融汇民俗新风、讲好城市故事,让有形建筑体现无形的城市灵魂。
规划制度改革也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年底前,要完成全市“多规合一”工作,尤其抓好城规与土规两图合一。
同时,要全面开展城市设计,今后新城区尤其是福州新区建设要全面推行城市设计,将城市设计与新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等结合,加强对新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的规划管控。老城区也要注重城市设计,与棚户区、城中村、旧厂房、旧片区改造提升相结合,让城市修补再造,恢复老城区功能和活力。
还要强化规划的权威性、执行力及实施监管。
安排市政路桥项目170个
一个宜居的城市,一定是便捷的、顺畅的,今年,我市继续加大力度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从市政路桥建设、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缓解“城市病”。
今年,全市共安排市政路桥建设项目170个。大力推动马尾大桥、环南台岛滨江休闲路、福马路提升改造、三江口片区道路等项目建设,尽快完善福州新区市政路网体系;要增强疏散中心城区交通能力,加快南台大道、西岭互通、林浦路等建设,基本形成市区“接二连三”快速路网,打通群众路、新港路、站东路等10条断头路,加快推进湖东东路下穿、乌山西路与二环交叉口立交、连江路三高路高架等项目,完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
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建设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停车场和公交专用设施,力争2018年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以上。今年还要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350辆,新辟优化公交线路20条。此外,今年要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
海绵城市与地下管廊付诸实施
为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会议开出“药方”,提出要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这直指“逢雨必涝”的城市顽疾。
结合新区开发、旧城更新、地铁建设等推进综合管廊试点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示范城市,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40公里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今年,要在福州新区三江口片区、福清东部新城、琅岐等新区建设,晋安连潘旧屋区改造、地铁建设管线迁改等旧城更新项目同步开展试点。
要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就要创新雨水管理理念,今年,我市将新建改造雨水管网150公里。还将充分发挥湖体、雨洪公园等海绵体作用。新建晋安东湖、仓山南湖、琅岐红光湖、闽侯旗山湖等城市湖体,实施八一水库下游、斗顶水库下游、杨廷水库下游等3个雨洪公园建设。同时,选取三江口片区、新店片区和福清、长乐各一个片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福州新区全面推行。排涝能力较薄弱的城市节点,今年将重点改造,实施“一涝一策”。
推动区管86条内河
保洁市场化
为了让“福州蓝”常驻,把好山好水好风光带给市民,我市今年还将继续提升城市生态建设水平。
实施公园、道路、重要节点、小区、单位园林绿化“五个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浦上大道、金山大道、化工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绿化建设及提升,抓好金山公园、南公园、江心公园、温泉公园等改造提升,续建沙滩公园、花海公园等。
加快完成流花溪、梅峰河等7条内河整治,全面启动胪雷河、螺洲河等6条内河整治,积极推动区管86条内河保洁市场化。
今年,我市保障房、大型公建等四类项目及绿色生态城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实施城市洁净工程,今年新建改造垃圾转运站15座,建成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和闽侯窗厦渣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主体工程,到2020年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以上。(记者 孙漫/文 俞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