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

28.10.2014  10:37

  为传播非遗知识、普及民俗文化,进一步增强福州市中小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福州市文新局、福州市群众艺术馆、福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多年来积极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为主题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建立机制,以点带面,大力开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和“保护传承示范校”创建活动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是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早在2010年,中共福州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文化局就联合发出《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通知》。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长效机制,2014年,福州市出台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评选及管理暂行办法》。办法中规定,各基地如有在学校开展培训或传统师徒传授技艺的,可优先认定,以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类学校的传播和研究工作。2014年6月,我市公布了首批“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福州市艺术学校(闽剧、评话、伬艺传承)、福州市华侨小学(香店拳传承)、台江区第四中心小学(茶亭十番音乐传承)、台江区第三中心小学(疍民渔歌传承)、台江实验小学(闽剧传承)、福州市老年大学(茶亭十番音乐传承)等6所学校和福州市传承软木画有限公司等19个单位或机构获此殊荣。同时,通过前期摸底调查,对多年来已有非遗项目入驻的学校进行总结并推广经验,目前,全市共有82所中小学校被市教育局、市文新局联合授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校”称号,涌现出如福州教育学院附中(福州方言)、台江第四中心小学(茶亭十番)、台江实验小学(评话、伬艺)和晋安鳝溪小学(闽剧)等一批特色学校。

   丰富内容,以送促建,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福州市先后组织举办了一系列规模较大、覆盖面广、层次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努力打造品牌性活动,不断拓展和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一是利用各种渠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阅报栏、编印宣传册、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载体,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及传统文化艺术特点和传承情况。二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公益活动。定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及学者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定期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进行技艺传授;不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表演艺术进校园专场演出。

  今年,为响应省委文明办关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活动的号召,以该项目为契机,结合福州市坚持九年的“艺术扶贫”工程,进一步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宣传普及工作,市非遗中心积极配合进行了网上预约工作,现共有七县市共15所中小学预约成功,市非遗中心将于10月29日——12月24日期间分别在各个预约学校中开展形式为“非遗摄影展、非遗知识讲座、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授艺”等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校园里的孩子能零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对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储备后备人才。

   创新形式,以学兴教,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

  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有计划地把如茶亭十番、闽剧、花灯制作技艺等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编入乡土教材,进学校、进课堂,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上的基础性作用,从小培养青少年爱福州、爱家乡的情感。福州市艺术学校是一所培养闽剧、评话、伬艺、传统音乐、民族舞蹈专业人才的中专院校,该校现有闽剧表演、闽剧音乐、舞蹈、十番音乐等5个班级,已连续6年向社会输送非遗专业人才。该校与中国戏剧学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共同培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与学士学位的闽剧艺术高级专业人才,推进闽剧表演、声腔艺术等方面传承与创新的研究。

  通过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关注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学生的多角度、广泛性的参与, 能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下一步,福州市将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全面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形成人人知、爱、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通讯员 冀伟 福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供稿)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