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政协召开“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案办理协商会

06.09.2017  03:34

  福州新闻网9月5日讯(记者 邱陵)中医药服务能力如何提升?中医健康服务体系怎么完善?中医药服务队伍建设怎样实现传承?5日,市政协召开“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案办理协商会,提办双方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交流,与会人员为开拓福州中医药工作新局面献计献策。记者采访了解到,福州中医院新建一座病房综合楼,今年6月已经开工,计划2019年完工,大楼建成后将新增床位300张。

  作为提案者,市农工党在《关于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服务体系的建议》中指出,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 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同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也出台相关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成为我省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优势领域”。

  会上,市农工党专职副主委陈向红介绍了福州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她认为,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发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据介绍,目前福州市所有县(市)已经全部设有县级中医医院。其中,台江区、鼓楼区还成功创建国家基础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仓山区国家级创先复评达标。在人才与传承方面,福州109名基层老中医继承人启动临床跟师,64名师承弟子进岗临床跟师。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福州中医药服务体系还存在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人才匮乏、宣传形式单一等客观问题,需要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对策,统筹规划。”陈向红说。

  在提案中,市农工党针对这些短板也“”出了药方,建议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差异化岗位薪酬和绩效奖励;完善基层网络建设,探索“互联网+”中医服务;强化队伍建设,开展人才定向培养和“名医工作室”建设;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治未病的保健意识,让群众感受其“简、便、验、廉”的特色。

  “知而后信,信而后用。”有委员提出,在日常健康宣传中,要注意突出中医特色,比如,春夏之交可发放辟邪香囊,盛夏之际可发放祛暑药茶,深秋时节可发放滋补药膳,严寒冬季可发放泡足方剂、外敷药袋或御寒膏方等,打造中医特色诊疗,把特色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

  作为福州市中医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福州市中医院目前实际开放床位400多张,设有临床科室29个。据该院院长张峻芳介绍,近两年来福州市中医医联体成员单位共56家签订协议,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急危重医学科24小时为基层医联体单位开通急抢救绿色通道和技术指导。

  另外,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福州市中医院新病房综合大楼也于今年6月动工,选址医院本部东侧,地上12层,地下3层,计划在2019年完工。“大楼建成后,将新增床位300张,设置肛肠科、骨科、外科、康复科病房和部分医技科室、配套功能房等,进一步解决百姓就医问题。”张峻芳说。

  另外,针对中医“治未病”的保健功能,2016年10月,该院依托国家的资金扶持,打造了全省最大的中医治未病中心,场地约1200平方米,为市民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

  据了解,福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中提到,加快补齐卫生与健康事业短板,实施“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中医重点专科和基层中医馆项目建设,到2020年新增2家—3家二甲等级达标中医医院。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照国家和省级“十三五”中医发展规划的相关目标任务,梳理分析中医短板,找出薄弱节点,推动实施中医健体培优工程,在完善城乡中医医疗体系建设、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争取各级财力发展中医药、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和服务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开拓福州中医药工作新局面。

  目前,市中医院食疗药膳等4个省级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已达标,罗源、连江、长乐中医院的3个国家级、闽清中医院的省级农村针灸康复理疗特色专科项目建设达标。按照规划要求,福州将持续推进中医重点专科和基层特色专科建设,到2020年,新增达标的国家级及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含基层特色专科)7个;每个县级中医院都建有1个以上中医特色专科。

  “建设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建议也获得采纳。市卫计委称,要通过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整理、继承和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支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名老中医验方研发为院内中药制剂,在医联体和协作单位之间逐步推广使用,培养一批中医临床学术和科研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