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

28.10.2015  19:19

  一、发展现状

      1. 发展基础良好。一是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初步建成以福州农业信息网、福州三农服务网为主体,市、县、乡镇信息服务点(站)为基础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为广大的农民,基层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信息服务。 二是电商氛围日益浓厚。 5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在福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榕表示,农村电子商务是阿里未来三大战略中的第二大战略。7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行动方案》,从激活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搭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平台、构建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渠道建设等五个方面,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2014全国电商百佳县中, 福州入榜的闽侯在全国排名第17位,福清排在第76位,长乐排第79位,为福州市农村电商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是新型业态百态纷呈,为农业电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近年来政府加大力度推动特色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各休闲农业项目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和农业资源,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温泉养生保健、民俗文化、娱乐健身和科普教育等精品休闲项目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适逢都市人群对休闲乡村游的需求增加,更为新型业态的电商化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

2. 发展成效初现。一是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盟农业电商平台。 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已有58家不同产品类型的农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与我省首家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华威集团旗下“华威菜多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2014年度菜多多生鲜电商平台平均每月PV达5640,IP达860个左右。平均每月产生交易额为26,8460.00元。据不完全统计,有15个福州市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2014年它们的电商销售额17636.12万元,占企业年销售额的2.97%。 二是出现了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经营主体。 出现了运用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促进产销对接和社区直销的经营主体。如福州市有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用电子商务模式思维来运作,用B2B电子商务模式介入农产品销售,用B2C模式进行安全农产品销售运营,再以O2O体验式营销进行配合,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建立了田间直达餐桌农业产销型经营模式,解决了市民餐桌食品安全问题和农民卖菜难问题。让农户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 三是一些本土超市实现O2O商业模式转型。 2014年1月,永辉超市正式启动了“永辉微店”,率先在福州上线试运行。“永辉微店”是一个全新的OTO商业平台,将线上“微店”选购、线下“实体店”提货有机融合起来,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简单、快速、便捷的“掌上购物”新体验。“永辉微店”目前上线的商品达4000多种,经过了一年时间的发展,永辉微店已经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重庆,北京等地区开设共计15个服务网点,注册会员已经达到约24万人。带动福州本土企业“海峡都市报”成立了专业的配送团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辟了异业合作的新方向。 四是出现了福州市第一个 淘宝村” —闽侯县建平村。 在本土创业人士的带动下,建平村的年轻人实施营销革新,发展根雕电商,参与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浪潮之中,2013年全村根雕木艺的网络销售额近2亿元,步入“淘宝村”的行列。电商对根雕木艺行业更大的贡献,在于把全国各地的客流从线上引到了线下,越来越多客户慕名到上街一带集中采购,带动了其他木制品的销售。2013年,闽侯的根雕木艺产值达近30亿元。2014年, “中国木艺在线联盟”交易平台投入使用,投用1个半月,就吸引40多家商户入驻,上线货品价值近3000万元。

      3. 传统产业走入整合重新。 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蓬勃发展,许多传统企业正在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互联网思维”开始尝试着向传统领域渗透和延伸。为此,由国家龙头企业广东恒兴集团(中资)、美国华人企业国际榕金控股集团及欧亚互动数码技术公司(台商)共同投资建设福建榕金实业公司,落户在海峡电子商务基地,意欲在此打造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物联网商务和电子商务“云”服务等现代公共服务业。2012年,大宗冷链食品交易平台——榕金食品上线。这种模式占据了美国大宗食品交易市场60%的份额。依托平台,他将在国内推动建立全新的食品安全追溯模式。

二、发展方向

1. 互联网+科技信息服务。 加强协同式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全国统一的公益服务热线12316平台,借助12316服务热线集智能手机农务通、电脑农业信息网、固定电话短号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农业生产者可在田间地头通过智能手机发送文字、图像咨询专家,发挥全省农业科研人才、农技专家为一线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的农技服务,化解当前乡村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技人员的专业结构、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农业生产的问题,促进12316农业信息服务与农技推广有机融合。同时12316农业服务平台的三农资讯、农机服务、农资商家、市场行情、植保服务、土肥服务、五新技术等内容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农情信息管理,实现指导生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 互联网+生产。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营、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的平台建设,借助电信、移动、联通等互联网运营商及我市的上农信、鼎天农业科技、上润科技等已建立的平台,规范平台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提高系统的应用集成能力,建立农业物联网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的运用平台,推动节水、节肥、节药、节劳力的远程控制、可视化远程诊断及灾害预警等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支持农业经营主体接入相关平台,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进智能农业、精准农业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

3. 互联网+管理。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平台和农资监管平台。完善监管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充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全程信息化。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主体标识追溯为载体,加大可追溯管理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建设市、县(市、区)的农资监管信息化网络,形成监管中心+农资企业门店+农资使用者的监管模式,建设具备农资入市管理、产品流通动态监控、农资全程追溯、监管执法和执法信息服务等功能,实现农资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监管更有效”的目标。

4. 互联网+销售。 当前商务部门、财政部门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重点,我们要抓住机遇着力发展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支持B2B2C(供应商到电商到顾客)、O2O(线上与线下互动)等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加强农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超大集团建设中国农产品交易中心(全球),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依托阿里巴巴、京东、淘宝、天猫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开设“福州农产品馆”,鼓励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企业依托互联网开设“放心农资店”,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发挥电子商务在促进产销衔接,降低流通成本的作用。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电子商务拓展国内外市场,开发适宜网络营销的产品,推进特色农业跨境电子商务。

5. 互联网+促产业链拓展。 当前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农业生产、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流通、消费、农业金融独立运作。通过“互联网+”把农资生产商、经销商与农业生产者、消费者紧密联系,促进农业一产生产与二产加工及三产流通、消费、休闲观光体验融合发展。我局开发的福州休闲农业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把农业种养业生产、农耕文化展示、休闲观光、采摘体验融为一体。同时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全产业上下游提供金融的投融资、网上支付、保险等服务,延伸农业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