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大力拓展海洋与渔业对外合作与交流
3月7日-16日,应斯里兰卡中国友谊协会、全印度地方自治体协会、肯尼亚蒙巴萨郡政府邀请, 福建 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率福州代表团访问斯里兰卡、印度和肯尼亚。
此次访问从郑和下西洋的开洋起点长乐起航,途经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斯里兰卡和印度,飞跨“一带一路”在非洲唯一的支点肯尼亚。其间,代表团与访问国家海洋与渔业方面的有关政府官员进行了座谈,开展了推介活动,拜会了我国驻各国大使馆,大力推广宣传福州市渔业产业,强化福州市与各国间海洋渔业经贸合作。依托福州市海洋渔业产业发展优势,福州访问团签署了一批涉及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议。
与三国达成合作共识
访问期间,肯尼亚副总统威廉·鲁托专门会见了代表团一行。他表示,肯尼亚正在加强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福州企业在中肯经贸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待双方推进更广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福州市与肯尼亚蒙巴萨郡于2008年5月缔结友好城市关系。2015年9月,蒙巴萨郡农业畜牧渔业局与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在福州签署了渔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备忘录,双方就渔业资源管理、渔业产业等方面加强合作达成共识。
斯里兰卡南方省省长赫马库马拉·纳那亚克拉在与代表团会晤时表示,加勒市和福州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两个重要节点城市,希望进一步增进友好城市关系,加强在渔业、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斯里兰卡工业基础薄弱,以农产品和服装加工业为主,渔业、林业和水力资源丰富。而福州在渔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中斯同意在双方认可的一些领域开展合作,比如渔业加工作业、渔业和水产养殖、观赏渔业,改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建造捕鱼船只,以及建设冷链物流仓库等。在互利基础上寻求加快斯渔业产品更加便捷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双方还同意在互利基础上,推动渔业发展合作,鼓励双方渔业协会和企业参加双方举办的渔业展览会或其他交流促进活动。推动在渔业活动下游地区建立合资企业,以期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印度孟买市市长斯内哈尔·安贝卡尔在与代表团交流时表达了与福州建立联系渠道、搭建交流合作机制的愿望,希望福州与孟买能早日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经调研,福州宏龙海洋水产有限公司初步选定了印度恒星海洋食品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经双方磋商,宏龙公司初步计划投巨资收购印度恒星公司80%股权。
印度恒星海洋食品公司创建于2008年,拥有先进的制冷、仓储设备,完善的海产品加工设施,生产工艺、仓储条件符合欧盟的严格要求,可持续提供新鲜的海产品。该公司在香港、广州等中国城市均设有办事机构。
福州宏龙海洋水产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6月,是农业部核准的从事远洋渔业资格企业。该公司现拥有远洋渔船87艘,2015年全年共捕获各类渔货7.55万吨,已运回国内销售5.14万吨,实现产值10.33亿元。该公司还计划在印度投资,建造和购买各类渔船,建设渔业综合基地,配套码头、冷库、加工厂、电厂、水厂、氧气乙炔厂、渔船修造厂、制冰厂等;建设养殖基地,配套冷库、养殖池、加工厂、制冰厂、育苗池等设施。预计项目投产后将带动当地近1500人就业。
打造国际远洋渔业合作枢纽
福州市地处台湾海峡西部,全市海域面积10573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920公里,海岛864个。福州既是海洋资源大市,也是渔业经济强市,预计2015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2928亿元,比增17%。
作为中国远洋渔业发源地之一,福州市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民营远洋渔业船队,全市远洋渔业企业17家,外派远洋渔船达462艘,足迹遍及三大洋及20多个沿海国家专属经济区。在印度尼西亚、缅甸、毛里塔尼亚建成6个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2015年,全市远洋渔业产量22.9万吨,产值25.8亿元。在印尼、缅甸等东盟国家建立5个境外水产养殖基地,计划总投资8亿美元。
近年来,福州市把举办国际渔业博览会作为渔业经贸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连续7年成功举办了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成为世界第四、中国第二的大型渔业专业展会。2015年展会展示面积达5.2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家协会和企业参展,现场签约、交易、零售额达167亿元。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福州将迎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2016年,福州市计划新增远洋渔业企业6家,大型远洋作业渔船50艘,小型过洋性远洋渔船50艘,继续支持建设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加快建设毛里塔尼亚综合基地二期、几内亚比绍综合基地,重点支持中非渔业联盟合作组织,推动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渔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中国国际远洋渔业合作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