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成效卓著

26.01.2016  09:51

  (福州日报记者吴晖)我们生活的有福之州,拥有2200多年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光流转、四季更替,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保有厚重、浓郁的古城特色,“城在山中,山中有城”“三山两塔一条街”的古城格局保留至今,富有特色的山水城市空间格局被“两院”院士吴良镛誉为“东方城市设计的佳作”。

  1991年3月10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三坊七巷召开的市委、市政府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上说:“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

  这一理念在福州城市发展中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全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各项工作,在展示名城风采、彰显人文魅力、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成效卓著,得到了广泛好评与高度肯定。昨日,三坊七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授予“201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牌匾,便是对近年来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又一次充分肯定。

  法律规划引领 推动名城保护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2015年11月16日,三坊七巷“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正式揭牌,这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零的突破;2015年,三坊七巷荣膺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颁发的“首批30条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称号,成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名城保护,法制保障是根本。1997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主持编制的《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施行,成为全国第二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方性法规。由于许多措施在全国具有开创性,法规受到了国家文化、文物、建设部门的高度肯定。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众多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资深人士深情回忆了当年市委、市政府解决文物事业的“四个一”(“一个局”即成立文物局、“一个队”即成立考古队、“一颗印”即城建项目立项时需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加盖市文管会印章、“一百万元”即每年文物修缮经费市财政拨款100万元)。“‘四个一’为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勇说。

  2012年,福州市在已成立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利用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重新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为组长,市长杨益民为常务副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名城保护规划和建设。名城保护机构的建立健全,有力保证了名城保护建设的领导力量和协调力度。去年10月,为全面加强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

  为不断完善名城保护体系,推动保护工作依规开展,2015年福州市组织多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素保护规划的编制,其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编)《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复,《苍霞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复。同时,还编制《林浦、阳岐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螺洲、南屿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等,为福州市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起到了科学的引领作用。

  科学保护利用 提高综合效益

  众所周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近年来,福州市在这方面探索走出了一条新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坚持政府主导,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鼓岭、马尾船政等历史建筑群,以及永泰嵩口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修复工作。同时,还注重拓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渠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名城保护工作。烟台山历史风貌区、苍霞历史建筑群以公开出让的形式,吸引了万科集团、融信集团等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在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福州市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其他保护规划等法规与规划要求,把好遗产保护关,切实做好引导工作。在与名城保护要素相关的土地出让时,福州市对各片区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素提出了明确的保护利用要求,在要求保护修复好文物、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建筑和古树名木、古井等的同时,还对更新建筑从高度、体量、色彩、建筑风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有效促进了福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城市文化基因得以传承。

  在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群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同时,福州市还十分注重加强旧屋区中古建筑的保护,以确保城市在有机更新过程中,科学有效地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据了解,从2015年起,福州市拟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并建立保护档案,登入地理信息系统。目前,福州市五城区范围内旧屋区历史建筑的普查工作已基本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州市历史建筑普查过程中,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发现仓山建新镇台屿村无论从村落布局还是建筑保存上,都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当即向市政府提出“结合周边的奥体中心及今后的建设开发,将其打造成一片集传统、休闲、商业活力特区”的保护方案,并得以实施。去年11月,台屿片区拍出了51.5亿元的天价,成为年度福州“地王”。相关人士表示,此次保护行动堪称解决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成功典范,在促进该区域土地等方面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也极大地增进了社会效益的提高。

  运用新兴技术 提高保护水平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没有终点。今年1月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在全市城市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我们要把留住城市的‘根’与‘魂’,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实现保护遗存、传承文脉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统一。

  贯彻落实这一精神,今后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工作将在总结三坊七巷保护修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等保护工作。同时,还将把保护利用视野延伸至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推进永泰嵩口、仓山阳岐等的保护。为完善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群等保护要素的有效管理,今年福州市将启动《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工作,以及《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建筑群)保护管理办法》的制订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上,福州市还将充分运用最新技术,推进各项保护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目前,“历史名城保护管理服务监控系统”开发正在筹划中,该系统借鉴美国盖蒂基金会ARCHES遗产登录系统,可实现保护对象数据录入浏览,保护方案线上审批论证、保护对象实时监控管理、服务对象便捷操作等功能。

  古建筑是散落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明珠,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消防工作尤为重要。今年福州市将编制三坊七巷消防保护规划,引进实用消防技术,制定先进管理导则,全面提升街区消防安全水平。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名城保护工作离不开名城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与奉献。今年福州市将在省内外聘请相关专家,成立专家委员会,借脑借力,同时通过传统工匠考核培训班等途径,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保护修复专业队伍。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福州是灿烂的;各级各部门领导对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关心、重视,让2200多年的福州在彰显古城风貌的同时,又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福州是幸运的。让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让我们在此不仅能记取乡愁,更能滋长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