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奥体试行“海绵化”建设 让雨水慢点走
这些雨水收集模块,就像一个个箱子,要多大就堆多大
步行道铺设透水砖
关注理由 下大雨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走大量雨水;干旱时,再把吸进去的水“吐”出来,这样的城市是不是有点神奇?如今,福州正朝着这个方面迈进,通过综合实施“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系统解决内涝等“城市病”。
作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的海峡奥体片区,究竟蕴含着多少“海绵”的秘密呢?昨日,记者走访奥体片区,探“海绵化”建设的神奇之处。
利器1 屋顶绿化
以往治理城市内涝,就是雨水越快排走越好,却没想到增大的径流量给管网增加的负担。因此海绵城市首先要做的就是让雨水慢点“走”,管网的负担自然就会小,而屋顶绿化就是有效地削减雨水径流量利器之一。
施工方东篱园林的相关负责人林先生介绍,他们主要负责运动员村配套酒店及商业中心裙房的屋顶绿化。屋顶绿化算是接纳雨水的第一环,既能短暂蓄积雨水、延缓径流峰值时间,又能降低屋面温度,营造屋面生态景观。
林先生说,该片区的屋顶绿化面积近2万平方米,不论是草坪还是树木,底下都铺有箱体,雨水收集系统以及滴管和渗灌设施。下雨时,屋顶植被和土壤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和过滤雨水,相当一部分雨水会被截留,就地渗排消化,缓解城市雨洪压力。
利器2 雨水收集池
但雨如果一直下,那么超量的雨水又去哪里呢?福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运动员村建筑群附近,配套建设了两处雨水储水池。该储水池是用成品雨水收集模块搭建而成,一次可收集近320吨的雨水。
“这些模块就像一个个箱子,要多大就堆多大。”据施工方的工作人员介绍,确定蓄水量后,模块系统按照蓄水量的105%确定。模块系统安装好后,还要在四周包裹起防水材料,同时回填软性土,一个储水池就成型了。雨天,储水池“喝”个饱;晴天,池里的水可以抽出来灌溉地面以及屋顶的绿化。除了与地表连接外,储水池还铺设有流溢管,超量的雨水会通过流溢管排放至附近的内河。
利器3 “海绵”内河
记者发现,在运动员村建筑群与附近有一条蜿蜒的河流,河流两岸是绿地和灌木丛,河水中还种植着大量的水生植物,数十只白鹭在河面上缓缓飞过。
福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其他内河不同,
施工方在场馆以及运动员村周边的内河设置了闸门,专门用于收集建筑、道路以及场地的雨水。河道边放置不锈钢水箱,里面的水可以抽来灌溉场地绿化,实现雨水循环利用。
该负责人还表示,内河采用的生态驳岸,种植了大量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水生植物。其次,内河采用倒梯形断面,又可以加大滞蓄雨水的能力。此外,在飞凤山公园设置了4公顷中心湖体,蓄积山体雨水。
利器4 雨水花园
记者在福州奥体中心看到,除了屋顶绿化、储水池等滞水储水设施外,场馆附近的绿地上,处处都有“海绵”结构。
“地面就像铺海绵,让雨水有地方渗透。”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与以前“摊大饼”建设不同,奥体片区大部分地面不再像铁壳一样。例如建新南路人行道均采用透水砖,垫层采用砂石垫层。奥体场馆人行道路面采用透水砖,中轴景观带地面采用加大地面铺装缝隙及下卧层透水构造做法实现透水。
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中心绿地采用的是下沉式雨水花园,雨水首先会经过雨水花园渗透、积蓄,超量的雨水再通过流溢管排放至内河。
据该负责人介绍,奥体周边绿地,种植着美人蕉、翠芦莉、再力花等耐水或者水生植物,美人蕉的块茎可以大量吸收雨水中的重金属。这让雨水花园除了蓄水,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