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多篇宣传报道入选2015高等教育关键词

30.12.2015  18:22

新闻中心讯/ 2015年,福州大学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15篇关于学校建设发展成果的正面报道,其中3月23日刊发的关于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国际化建设的成就报道《国际化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和5月11日刊发的福州大学参与探讨大学生蹭课现象的报道《慕课来袭,还蹭课吗》分别入选该报评选的“2015高等教育十大关键词”之“中外合作办学”和“教学改革”相关报道。

此外,在该报的“2015教改足迹”盘点中,有两篇关于福州大学的正面报道入选,分别为3月23日的《国际化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和12月21日刊发的关于厦门工艺美院数字媒体艺术系教学改革的报道《我要你成为我最好的作品》。

福州大学多篇新闻报道入选《中国教育报》年末盘点,不仅反映了福州大学对外宣传报道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更是福州大学进行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教学改革取得可喜成绩的综合体现和展示。

附文1:

国际化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记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国际化建设》  节选如下:

  引进来,用科研实力说话

亚当在尼泊尔有两份工作,既是公司设计师,又是大学老师。最初来福大算是因为他的导师与陈宝春认识,“知道福大开始海外招生”。但来了一个月后,亚当就放弃学业回国了。两个月之后,却又回来了。为什么回去,又为什么决定回来呢?

语言上的不通,生活上的不习惯,以及学业最初的不适应,让亚当来了个把月就成为落跑生。回去后亚当想了很多。“在尼泊尔有很多拱桥,绝大部分都是中国公司设计和建造的,尼泊尔还没法建设最先进的拱桥,而福州大学的钢管混凝土复合拱桥研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技术是一流的。”所以两个月之后,亚当又回来了,土木学院依然给予他最友好的欢迎。如今,亚当成为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一位全日制海外留学博士生。谈到未来,“回国开一家公司,建设尼泊尔自己的钢管混凝土拱桥。”亚当说。

在福大土木人看来,有了过硬的学术成果,才不担心招不到优秀的海外留学生,也有底气与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促膝长谈”,相互切磋。而与国际顶尖土木专家的“华山论剑”,也给学院的科研发展和教学改革打开了新的局面。

庄一舟教授是学院第一位全职外籍专家,他对无伸缩缝桥梁的独到见解则让福大土木人看到了桥梁科学发展的新方向。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瑞尔森大学萨德埃教授“基于输出的本科工科教育评估”的新理念与新技术,则让学院看到了未来工科教学评估的改革方向,为学院本科教学的国际论证、国际化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而世界知名线性与非线性动力学与振动专家劳沃伦思教授的来访,则让土木人在家门口与全球顶级专家就非线性振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全文详见《中国教育报》3月23日高教周刊)

附文2:

我要你成为我最好的作品——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数字媒体艺术系教改纪实》节选如下:

变百米冲刺培养体系为马拉松培养体系

目前国内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建立之后,并没有及时脱离美术学的学科母体,建立属于自己的学科培养体系,而是按照美术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系主任阿德将这种现象形象地比喻为“用百米冲刺的培养模式培养马拉松选手”。

美术学是一种收敛的思维,考虑的是怎样建构美感,课堂教学与技法创作上都相对集中,相当于田径项目中的百米冲刺。而设计学更多的是发散思维,在创作上,要兼顾不同领域的问题,类似于长跑中的马拉松项目。虽然美术与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马拉松和百米冲刺能一样吗?”阿德教授反问自己,也反问工艺美院的同仁。

改!厦门工艺美院决定从原有的动画专业开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11月,数字媒体艺术系正式成立。将原有的动画设计方向改成“数字动漫艺术设计”专业,另外建立“数字游戏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发展方向,形成三个专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实行有方向而不分方向的培养模式。前两年所有学生全面透彻学习和认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理论。

在课程设置上,原来的培养模式是集中上课制,一门课程连续上一两个月,再学习下一门课程。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借鉴工科教学模式中的同步思维,实行每周平均课时制度的教学体系,单一课程每周不超过6课时,专业课程贯穿整个学期期间。

在课堂教学上,明确“创意为主、技术为辅”的教学目标,着力培养数字设计领导者,而非软件操作工人。将纯软件操作课程从必修课程中转移到课外选修中,充分利用正规课时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利用课外时间辅导学生的软件操作技术。

将学生的视角从具体的表象设计脱离出来,将“设计是为了人类的幸福”的形而上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大三之后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方向,打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内部各块知识的相融相通,培养艺术设计行业的“千手观音”。(全文详见《中国教育报》12月21日高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