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区治堵 春节前完成52个项目
国货互通立交改造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昨日,福州市城乡建设局举行治堵硬件建设项目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明年春节前,国货互通立交改造工程、二环东南段闭合工程(林浦路、林浦互通)、福马路提升改造工程等52项治堵硬件建设项目将建成投用。
根据计划,今年底,福州城区路网密度将达8.1公里/平方公里,明年将超8.3公里/平方公里,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
52项治堵硬件项目明年春节前完成
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治堵工作过程中,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到实处,认真查摆群众最想解决的问题,列清单、抓落实。按照“重大项目、快进快出、接二连三、加密路网、畅通节点、破解难点、路口改造、保障人非”等治堵措施,福州市生成第一批、第二批共计384项治堵硬件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309项,剩余项目大部分正在加快推进。明年春节前,将完成52项治堵硬件建设项目。
已完工项目对提高路网通行效率、促进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今年初,三江口大桥、南台大道、环岛路主线全面通车。三江口大桥通车后,马尾至南台岛的车程从30分钟缩至5分钟;南台大道通车后,与螺洲大桥共同组成榕城“南大门”,缩短进出城距离,有效缓解则徐大道、福峡路的交通压力;环岛路通车后,让进出福州火车南站的车辆多了一条快速便捷的通道。
该负责人表示,在治堵工作中,福州城区采取“新旧有别”的方式加以推进。针对旧城区,结合旧改项目,破解重点公共区域交通难点;针对新区,加快道路建设,比如加快福泉高速公路拓宽改造、二环东南段闭合工程、三江口片区路网建设等,疏解老城拥堵状况,同时连通滨海新城。
在路网布局方面,根据三江口片区及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城区旧屋区改造等发展需求,着力构建中心城区连接新区的大骨架路网,逐步将福州城区路网由现状“环+射”骨架布局,转变为“轴向”骨架布局。加强老城区与外部快速系统的高效衔接,主要是加快福马路提升改造、新店外环路东段(西段)、西岭互通铜盘路接线工程等。
福马路鼓山隧道实现双线贯通
福马路鼓山隧道是联系福州中心城区和马尾区的重要通道,使用30多年后,原有的双向四车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交通需求。
作为福马路提升改造工程的一部分,全国最长的公路拓宽隧道——福马路鼓山隧道在5月实现北洞通车之后,南洞全线于日前贯通。据了解,南洞虽已贯通,但还未开放通行。
“福马路鼓山隧道拓宽工程是目前国内隧道拓宽改造工程中跨度最宽、长度最长的隧道,开挖宽度达到20米。”工程施工负责人介绍,福马路提升改造工程鼓山南北两条隧道长度共计1.62公里,原来是双向四车道,单洞宽度为9米。拓宽后为双向六车道,加上两条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单洞宽度为17.25米。
该负责人说,原隧道在建设时采用了传统的矿山法施工,洞体结构强度低。北洞爆破施工时,必须采用各种措施,确保不对既有隧道产生结构性影响。而且,施工期间交通不允许中断,因此隧道拓宽只能采用单洞先行施工,另一个洞维持交通的方案。
为此,市城乡建设局等多方共同优化方案,通过监控测量,对周边设施采用爆破振动监测、日常巡查等辅助措施,确保周边设施结构及道路通行安全。
目前,福马路提升改造项目正按时序推进,力争明年春节前全线通车。
数字解读福州路网
【里程和投资翻倍】
自2016年城区治堵工作开展以来,平均建成道路公里数从2013年至2015年期间的每年48公里,增加到每年100公里;年平均投资从2013年至2015年期间的每年约62亿元,增长到每年约120亿元。
【排名快速提升】
截至2018年底,福州市城区(五区)道路总长度为2155公里,居全省前列;道路密度为8.05公里/平方公里,从全省中下水平跃居全省前列。福州市加强市政道路建设,完善城区路网体系,目前已形成“两环”“15条接二连三联络性通道”路网主骨架。
【保持全省领先】
根据计划,到2019年底,福州市城区(五区)路网密度达8.1公里/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区(五区)路网密度达8.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保持全省领先。
【一批项目春节前完成】
预计明年春节前,全市还将完成52项治堵硬件建设项目,包括国货互通立交改造工程、二环东南段闭合工程(林浦路、林浦互通)、福马路提升改造工程等纳入第二批重大治堵项目的工程。
国货互通立交改造工程完工后,将实现地面交通与高架交通快速有序转换,同时缓解远洋路交通压力;二环东南段闭合工程(林浦路、林浦互通)G匝道、H匝道计划年内通车,将让二环路与林浦路连通,成为主城区连接三江口片区、滨海新城的主要通道;福马路提升改造工程是“接二连三”重要通道之一,也是福州“东大门”门户通道。(记者 张旭/文 陈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