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福州发展新引擎 专家学者热议福州新区发展
福州新闻网9月15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杨莹 柯竞)随着国务院同意设立福州新区的消息发布,“新区建设”成为我市社科界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专家学者及相关研究人员分别从融入大局、对台交流、产业升级、体制创新等方面积极为新区发展建言献策。他们表示,福州新区是国家赋予福州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福州市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将新区打造成为福州发展的新引擎,他们也将尽己所能,为新区建设贡献力量。
把握机遇融入大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区与国家级新区三大机遇融合,把福州新区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为福州新区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福建省政府顾问、福建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李鸿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区合一”既是重大机遇利好,也面临新的挑战。首先,要理顺好管理体制机制,破解管理层级叠加可能带来的问题,要处理好政策“红利”对冲问题,今后哪个区重点发展什么、往什么方向走,都需要深入研究,梳理清楚,一步一个脚印。其次,新区建设在产业选择上要更加明晰,符合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定位和要求。再次,要借鉴其他新区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为我所用,争取主动、少走弯路。最后,新区建设要有溢出效应,带动辐射周边区域发展,提升沿线群众利益,这是新区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
深化对台交流合作
“福州新区最大的特色是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市委党校副校长游伯笙教授认为,福州新区建设要打好对台这张牌,“要强化文化纽带和感情基础,积极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广泛参与度、各方认同感强的对台交流品牌”。
游伯笙建议,福州新区要加快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建设,大力推进与平潭的基础设施对接,加快港口资源整合和集疏运网络建设,构建一体化的陆路交通运输网络和开放型的海路交通体系。其次,要充分利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基础,把握台湾地区最新产业转移机遇,深度对接、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对接集中区;运用自贸区政策优势,推动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争取国家支持在福州新区建立对台金融合作示范区。最后,要探索建立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合作共建发展模式,推进福州新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税收政策、产业优惠政策、飞地工业园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服务业对接,联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动双赢。
着力产业集聚升级
“福州要把新区建设成为产业发展新高地、城市建设新典范、体制创新新样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李军军博士表示:“新区建设尤其要注重产业升级,实现产业化和城市化有机结合,推进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筑牢新区开放开发的产业根基。”
市政协福州新区专题调研组成员陈炜认为,福州新区产业发展有较大提升空间。他建议,以高端化、集聚化、品牌化为方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引导福州新区制造业逐步向技术密集、生态安全、附加值高的环节发展;突出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引进基地型项目,以龙头带配套、促集聚,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配套产业协同跟进;加强榕台服务业合作交流,提升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城市化保障措施,构建福州新区产业的有力支撑。
力求体制机制创新
福州新区开发建设涉及多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和财税体制,如何协调统一运作、突破体制壁垒,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市委党校副教授林善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体制机制创新应该成为新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福州新区要着重解决行政区与功能区的协调性,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和其他各种资源,高效推进新区建设。”林善炜表示,在理顺功能区和行政区的关系方面,福州已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下一步要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进园区(功能区)与乡镇一体化,以园区(功能区)辐射带动乡镇发展,推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