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去年海洋经济总产值2928亿 2020年要达7000亿
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出水古物是福州为“海丝”港口的重要见证。
福州新闻网11月22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文 张人峰/摄)滚滚闽江潮,尽向东海流。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的福州,再次吹响了向海进军的号角。
日前印发的《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工作方案》,将市委、市政府的雄心壮志展露无遗——
福州2015年海洋经济总产值为2928亿元,到2020年要增加到7000亿元,5年增长超过4000亿元!这份自信来自何方?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专家,为大家梳理这本“经济账”。
历史深处的自信:海洋文化 是福州文化的“本源和根”
“福州是中国少有的数千年持续繁荣发展的港口城市。”市社科院海洋研究专家叶钦地说,在距今5000年的昙石山文化时期,福州先民就开始“向海掘金”,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和厚重的海洋文化积淀,塑造了福州城市鲜明的海洋特色和优秀的海洋精神,海洋文化是福州文化的“本源和根”。
福州自汉以来,一直是中国持续繁荣的最重要的国际性港口城市之一,它与宋元的泉州港、明末的漳州月港、清代的厦门港等一时鼎盛不同。
汉时,东治(福州港)为中国东南最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唐时,福州是中国三大港口城市之一,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宋时,福州与泉州同为中国四大港口城市之一;在元代泉州港成为世界性大港之时,福州港依旧是中国繁荣而重要的国际性港口城市。
尤其到了明代时,福州成为郑和下西洋的基地和朝贡贸易的主要港口城市,郑和七下西洋拓展“海丝之路”,进一步打开了中国通往欧、亚、非大陆的海上通道,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到了清代,船政及其学堂设于福州,福州成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基地和对外重要通商口岸。
叶钦地说,造船与航运技术水平决定人们与海洋互动的深度与广度,是海洋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福州自古就以出色的造船与航运闻名,福州古人“以船为车,以舟为马”。
长乐吴航头自古就是造船基地,“吴王夫差曾造船于此”。晋王朝于连江设“温麻船屯”,营造航海船舶。唐代福建造的船容积大,可运米数千石。宋、元、明时期,福建造船业已是全国首屈一指,“海舟以福建为上”。福州是宋明使船、册封船、抗倭战舰的制造基地。明永乐郑和以长乐为下西洋的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清代福州船政创造了诸多中国近代造船与工业之最。
叶钦地表示,福州海洋文化传承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移民文化与侨文化及海外文化的优秀传统,形成了以“海纳百川、开拓永福”为核心的人文特质,而这正是闽都文化的核心特质与现代精神,即“开放包容、团结开拓、务实创新、居安思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精神,这也是古人给予现代福州人建设“海上福州”的历史自信。
向海发展的福州港区(江阴)一隅;柳振忠摄
审时度势的自信:海洋产业体系完备 国家支持“海上福州”建设
回顾过去,描绘当下。
从面积上看,“海上福州”的大小与“陆上福州”相当:陆域11968平方公里,而海域也达10573平方公里。
这里岛屿众多,海岸线漫长,滩涂浅海面积广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能和风力资源开发潜力大。
福州海区分布着罗源湾、敖江口、闽江口、福清湾、兴化湾等河口和港湾,福州港是国内少有的深水良港,并拥有广阔的港口腹地。
海洋是福州发展的一大优势。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主政福州,立足于推进和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与全面实施“3820”发展战略,作出了建设“海上福州”的战略决策。
2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矢志推进“海上福州”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心打破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历史格局,向广阔浩瀚的滨江滨海地区战略转移。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已成为全市人民共识。
“福州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特别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教授叶向东说。
“十二五”期末,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达2928亿元,增加值达1173亿元,占全市GDP的20.88%。
福州已通过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评审;福州港现有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55个,吞吐量超过1亿吨,实现了从河口港向深水外港的提升;沿海县(市)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市的50.7%;现代渔业稳步增长,福州已成为国内乃至东南亚重要的水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时势造英雄。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为“海上福州”建设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400万榕籍海外乡亲,特别是东南亚超过百万的榕籍华侨华人,对所住国家的社会、法律、风土人情了然于胸,在金融、贸易、制造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都有充足的资源、实力和广泛的网络,是我市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天然桥梁”。
80万在台乡亲,使福州、台湾在加强海洋合作、共享“一带一路”机遇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条件。
真抓实干的自信:精心谋划十大任务 带来“海上福州”真金白银
《方案》提出,在全面推进建设海上福州的同时,围绕发展港口经济、海洋产业,在近2~3年重点打造一个国际深水大港、建设四大千亿临港工业基地、培育四大海洋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四大滨海旅游度假区、做强一个现代海洋渔业集群、构建一条现代化滨海城市带、发展三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开发八个无居民海岛、打造四大海洋文化品牌、拓展人文交流等10大重点任务。
沿着滨海大通道一路望去,你会发现1137公里长的海岸线,临海工业园区一路逶迤;以占地160平方公里的江阴港为代表的四大港区,临港产业新区面貌已初露峥嵘……
未来两三年,江阴工业区千亿化工新材料专区、罗源湾南岸可门千亿临港产业基地、罗源湾北岸千亿冶金建材产业基地,以及环松下港区千亿级粮油肉类加工产业基地都将迅速崛起。
当然,福州的改变不仅限于四个千亿级的临港工业基地。翻开131页的《方案》,你会发现其中81页是“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任务分工一览表”“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项目表(2016~2020年)”“对接国家战略建设海上福州近期项目表(2016~2017年)”,后两者分别对应着195项和152项“任务”,每一项任务都列明了负责落实的部门、责任人、建设年限,以及总投资额。
叶向东说,我国海洋经济进入全面布局、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福州海洋文化历史底蕴悠久,海洋区位优势明显,海洋资源丰富,科教优势突出,人力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好。同时,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市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福州应发展壮大现代海洋服务业,提升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优先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大力发展游艇业,集约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业,积极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业,加快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业。
可是这份清单告诉我们,它对海上福州的实际规划远超于此。到2020年,增加的4000亿元从哪里来?这份清单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记者粗略翻看,投资超亿元的项目不胜枚举,其中福清核电5、6号机组为2503700万元、神华福建罗源湾储煤发电一体化项目达到1039500万元、中铝东南铝精深加工基地项目为1000000万元……
清单已经列明,责任已经落定,海上福州从上一刻开始已然起锚,正蓄势远航。请记住今天,到2020年,站在福州这艘巨轮上回眸凝望,定然已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