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出台四项惠企政策 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

14.10.2014  10:27

  市财政扶持闽清县陶瓷产业煤改气工程

  放眼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由过去的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将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福州亦如此。

  如何引领工业经济走上内生增长、内涵发展、创新驱动的轨道?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工业领域的四项政策措施。通过出台“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全力推动福州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亿元应急保障金解近忧

  融资难、招工难、出口难……我市在走访调研部分工业企业时,发现不少企业不同程度均出现了上述现象。即使是一些龙头企业,也难以避免。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火车头”有难,必将危及整个产业。福州必须与企业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解决困难!

  如融资方面,经市经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监局等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讨论,一项“福州市市级企业应急保障资金”制度应运而生,以防范和化解可能发生的工业龙头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

  今年6月,《福州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福州市市级企业应急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式下发。

  《通知》将“福州市市级企业应急保障资金”定位为:向因一时不能按时还贷可能诱发资金链断裂的我市工业龙头企业提供应急还贷的资金,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维护银行信用,获得银行融资。

  随着政策的出台,市财政专门安排了2亿元作为应急保障资金。今后一年内,福州市的工业省、市级龙头企业如因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不能按期还贷,或处理区域性突发情况需要采取应急措施的,可申请应急保障资金,应对暂时性的资金周转难关。

  “目前,已有一家大型工业企业拟申请应急保障资金。”市经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我市还考虑在各县(市)区推进制定县级的保障资金制度,努力降低保障资金的申请门槛,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度过难关。

共3页 1 2 3

  4亿多元奖励金助升级

  面对新常态,市委、市政府提出,政府、企业都要调整心态,积极适应新环境,摒弃“速度情绪”和“换挡焦虑”,在新常态中寻觅新机遇、在新变化中激发新动力。

  今年2月,省政府出台11条措施,从多方面促进工业稳增长、转型升级、改革创新。随后,《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省政府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十一条措施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拟定了12条具体措施,市财政拟拿出“真金白银”超过4亿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开拓市场、减轻负担、做大做强。

  市财政年度安排了8000万元资金,“对符合产业政策并列入国家、省、市重点监测服务对象的制造业企业,工业产值比上年度增长1亿元及以上(闽清、永泰企业增长5000万元及以上),当年实际纳税(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总额较上年度增长的,产值每增长1000万元给予2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增产增效。

  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提出“在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采购中,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产品”的明确意见,并表示将“对电子信息、环保设备、工程机械、输变电设备等行业企业首次采购《福州市工业产品推荐使用目录》中终端产品,且采购金额100万元及以上,按采购总价的2%给予采购单位资金补助”。

  《意见》还制定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集约节约用地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市财政年度安排5000万元,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及新建投产项目固定资产(厂房、设备)投资达3000万元及以上(五城区和闽清、永泰达2000万元及以上),给予项目投资额的2%补助。

  ——市财政年度安排1230万元,支持产学研工业重点项目,项目处于中试阶段或基本完成中试,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的,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补助。

  ——市财政年度安排3000万元,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艺、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和扶持闽清县陶瓷产业煤改气工程。

  ……

  加快“退城入园”促转型

  工业园区是项目的聚集区、产业的增长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一直以来,园区经济为福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扮演了重要角色。

  产业在集聚发展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要素洼地,实现规模经济。

  市经委数据显示,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