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福州人的抗战记忆:13岁 他躲过盘查只身出城

04.07.2014  17:07

  陈兆奋老人向记者讲述抗战时他的经历

  海峡都市报讯 再过两天,就是7月7日,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都有着自己的记忆。在福州市大根路一栋小楼里,83岁的陈兆奋先生翻看自己的老照片时,就想起70年前,福州第二次沦陷,自己在渡口被日军盘查时的惊险一幕,与家人生离死别的感觉,仿佛就在昨天。

  陈兆奋说,自己的童年就生活在战争阴影下,他生于1931年,那一年爆发“九一八事变”。1944年10月,日军第二次侵占福州。陈兆奋13岁,还是一个刚上完小学五年级的少年。在福州塔亭医院当医生的父亲突然态度很坚决告诉他:“走,离开福州!”想到一个人独自离家去外地,陈兆奋感觉到从没有过的忐忑。父亲告诉他,如果不走,陈兆奋很可能被转学到另一所小学校学习日语,接受奴化教育。父亲越想越担心,决定让陈兆奋离开福州。

  简单收拾了些行李,陈兆奋没有好好和全家人道别,就来到龙潭角附近的渡口,准备乘船离开福州。站在渡口边,他第一次体会到了生离死别的感觉,什么时候能再回到福州?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亲人?……

  出乎陈兆奋意料的是,乘船的人在渡口要经过日军一一盘查。陈兆奋清楚地记得,日军要查看每个过渡者的手掌。如果右手食指有茧,可能经常扣扳机,表明当过兵。如果中指有较明显的茧,是握笔的印迹,则可判断出是读书人。手掌有多个茧的则是农民,前两者都被会被日本兵从过渡者的队伍里拉出来,这些人凶多吉少。骇人的检查令陈兆奋非常紧张,万幸的是,他最终躲过一劫。

  此后,陈兆奋辗转来到永泰,投奔哥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陈兆奋得知,在福州的全家人都平安,他重新回到父母身边,一家人团聚。陈兆奋专门穿上西装,拍了一张照片。经过磨难,14岁的他充满了自信和刚毅。

  (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帅 包华 实习生 张炳琼 文/图)

【责任编辑:池文娟】【值班编辑: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