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9.08.2016  23:36

  

5年砥砺奋进,书写发展精彩华章。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扛起省会龙头引领重任,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5年来,随着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批准设立福州新区、自贸区福州片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及日前中央将福建省确立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州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前夕,本报推出《跨越发展 辉煌5年——喜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专栏,将用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一个个难忘的故事、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与全市人民共同回顾分享过去5年来,省会福州成长蜕变的精彩瞬间和跨越发展的成功喜悦。

  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已突破5000亿元,2015年达到了5618.10亿元,是2011年的1.5倍;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2015年以美元计达12083美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结构优化 三产态势良好

  5年来,福州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9.0∶44.9∶46.1调整为2015年的7.7∶44.2∶48.1。今年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前7个月,我市三次产业贡献率为2.4%、43.5%、54.1%,分别拉动GDP增长0.2、3.4和4.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三产发展快于二产的良好态势。

  总部经济集聚福州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很好地诠释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海峡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已引进超770家商务企业入驻,积聚了建行、招行、交行、民生等13家金融机构,宝钢、神华等央企和万达、万科、苏宁、富力等一批百强民企,成为我市商务楼宇经济实体最密集的区域。

  虽然占比下降,但是第二产业发展同样迅速。通过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京东方8.5代面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市已形成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5个千亿产业集群,10家百亿级企业集团,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工业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基础更夯实,都市现代农业和远洋渔业得到大力发展。

  

创新不断 活力显著增强

  得益于更具实力的经济基础,今年以来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宏观大环境下,我市经济继续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GDP2499.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跑赢全国6.7%的增速。

  福州的发展后劲还很足。福州不仅有多区叠加的独特优势,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城市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5年来,全市专利申请量增加至15443件,专利授权量从4215件增加至10271件,两项指标连续五年双双保持全省第一。2011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为2.97件,到2015年增加到9.75件,提前近3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的5件目标。”市科技局人士昨日这样说。

  据悉,能够体现经济实力的指标除了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银行存贷款,还有创新能力。5年来,我市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从30家增加到45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从37家增加到57家,企业技术中心从143家增加到226家。全市已累计培育出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与示范企业共351家,其中国家级35家、省级130家、市级186家,总量名列全省前茅。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