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临时关闭多家早市 方便居民生活却频遭投诉

19.11.2015  11:02

  即使在寒雨阴冷的冬季,晋安河边的早市依然热闹(摄于二○一四年二月)

  晋安北路的洋下早市,是福州最早、最大的早市之一,种类丰富的蔬果摊,十几年来给周边居民提供了诸多便利。

  今年9月底,为不影响市容市貌,洋下早市被要求关停,如今,附近市民关心早市何时恢复。对此,晋安区茶园街道表示,洋下早市因噪音扰民、影响路面交通等问题,频被投诉,目前已确定,洋下早市以后不再开设。

  10月份,福州还临时关闭了多家早市,是否会恢复,是否面临洋下早市的同样命运?市民非常关注。市民认为,早市便利、解决就业,虽存在占道、卫生问题,但应在管理上多下工夫,而不是因噎废食。市城管委表示,早市是否关闭,尊重各区意见。

   早市没恢复 卖菜买菜的都犯愁

  在洋下早市摆了16年菜摊的老顾说,9月底时,街道城管通知停止摆摊。“以为只是暂时的,没想到再到这摆摊时,却不让了。”老顾说,如今不让摆菜摊了,全家生计都成了问题。

  不少常年在洋下早市摆摊谋生的摊贩,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

  洋下早市关闭后,发愁的还有附近居民。60多岁的老陈,几乎每天都要到早市逛逛,挑选儿孙们一天的餐桌菜。他说,早市买菜方便,比超市便宜,品相好,也新鲜,给附近居民提供了极大便利。早市关闭后,去超市买菜,结账还得排长队,着实麻烦。

   茶园街道:早市频被投诉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福州早市的开关及日常管理,由所在街、镇负责。昨日,晋安区茶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区政府等部门多次商讨,洋下早市此次是彻底关闭了。

  该负责人说,洋下早市共有300多个摊点,沿途占了晋安北路五六百米,按规定所有摊点必须摆在人行道内,开放时间为早上5点半到8点。但总有摊贩不遵守管理,再加上晋安北路为单行道,早市期间人流量大,道路拥堵情况严重,多年来频繁遭到市民投诉,原本在2013年底就要关闭,但考虑到市民的需求,所以一直延期。2014年还曾给摊贩们半年多的过渡期,免收管理费,鼓励他们自寻合适的早市摆摊,因此关闭时间也一再延迟。最终在此次彻底关闭,今后也不会重启。

   市城管委:早市是否关闭 尊重各区意见

  记者了解到,在鼓楼区西湖公园靠卧湖路附近的早市、台江苍霞新城附近的早市,也在今年10月前后关闭了,至今未恢复,这令不少市民担忧,它们是否也跟洋下早市一样的命运。

  对此,福州市城管委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福州市区经审批的早市共22个,由所在街、镇负责管理,市城管委则按规定对早市加强监督检查,若发现问题,将责成各街区及时整改。

  此前,各区确实有一些露天开放早市临时关闭,但主要集中在仓山区奥体附近的一些开放早市,如今这些早市已恢复。对于早市的设立,由各区、街镇自行确定,再上报至市城管委报备,但以不影响道路交通、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为前提,且早市须按时上市和退市,早上8点前须全部退市,退市前要做好卫生清理、恢复秩序。

  不过,早市的关闭,则由各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包括洋下早市在内的各处早市,原则上尊重辖区政府部门的意见。

   □声音

   早市便民,管理上可多想想办法

  早市的存在,有利有弊,一关了之是否是唯一选择?是否是最合适之举?各方观念不一。对早市的管理,国内各地也试图在寻找有效途径,但从目前来看,尚未有成熟的经验可循。

  记者了解到,在温州、西安等地,对早市实行企业化管理,成立管理摊贩的公司,由城管负责监管,摊贩入市要和公司签合同,并缴纳管理费,对于存在缺斤少两、占道经营、卖假货等问题的摊贩,经市民举报,公司要对此负责,进行调查,情况属实则将对摊贩进行罚款、驱除出市等处罚,这从某种程度上可缓解早市的扰民问题。

  喜欢早市的陈依伯说,早市的存在,方便了居民生活,解决不少的就业问题,确实也存在占道影响交通、噪音扰民等问题,但这些并不是“不治之症”,关键是如何管理,一关了之的举措并不值得提倡。

  市民唐先生则提出,早市其实是将零散、流动的摊贩集中在一起,卫生保洁、秩序维护上也更容易管理,而如果取消早市,摊贩并不会消失,只是变成各自为战,与市容部门“打游击”,反而不便于管理。他认为,早市主要的是占道影响交通问题,其实可以采用拉警戒线圈定场地的办法,将卖菜、买菜者限定在固定的范围活动,同时严格限定闭市时间,这样也可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记者 陈钟兰/文 黄启鹏 包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