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中院:他们,用法律来守护诚信

29.07.2014  19:09
  还记得8年前轰动全国的“彭宇案”吗?事件的真相是什么,或许人们永远无法知晓。但这并不妨碍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林秀榕和同事们时时将它铭记在心。

  “这个案件在提醒我们,每一个案件的判决,都可能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她说。

  公正的判决是社会诚信的基础

  “如果我们不能秉公执法,伤害的不仅仅是当事人,还有整个社会的诚信。”林秀榕说。

  林秀榕所在的民二庭主要处理商事纠纷。防止和惩戒商业欺诈、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在这里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体现在每一个案例的判决当中。林秀榕常常提醒自己和同事:“一个判决可能决定一个行业的发展,公正的判决是社会诚信的基础,不能马虎大意。

  这并非夸大其词。通过各类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鼓励诚信交易,制裁商业欺诈、恣意毁约等失信行为,强化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意识,这是民二庭法官们的工作准则。

  围绕着福州钢材贸易市场产生的信贷纠纷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据介绍,钢贸企业向银行借款,要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而担保公司和银行有协议,要在银行开保证金账户。如果将来借款还不起,那么开户银行可以优先取走保证金偿还贷款。

  但是,一些银行职工为了抢占市场,往往不按规范操作。金融危机发生后,钢贸行业普遍不景气,在企业无法及时还贷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产生纠纷。

  “我们前不久就判了一个相关的案子,银行败诉了。”林秀榕说,案件判完后,福州市所有的金融机构几乎在一夜之间把合同和操作都规范了。

  每个判决背后都付出大量心血

  公正判案,让失信者付出代价,是维护社会诚信的有效手段。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时候,一些商业纠纷因为案情复杂、证据模糊、资金牵连广,法官们不得不像警察一样,先“破案”、再判案。为此,民二庭的法官们撬过化粪池、敲过房子的墙壁,还假扮路人跟老太太聊天……

  仓山区盖山镇齐安村与福州新安驾校的商业纠纷就是法官们经过大量调查之后成功判决的。原来,齐安村将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出租用于驾校场地建设,而驾校不仅将土地破坏了,还不认账,最后还要村民们退还押金及利息,不租了。

  根据驾校提供的照片来看,这个场地的土地上寸草不生。“我们租这个场地已经三年了,如果是我们破坏的土地,早就长草了,哪会是这个样子。”驾校辩解说。

  “可就是你们挖的土,我们连祖坟都迁了,怎么能不认呢?”村民们十分恼火。

  为了查找真相,民二庭的法官们悄悄来到齐安村暗访,了解土地使用的真实情况。调查发现,场地的确是驾校破坏的,因为土质原因,偏偏不怎么长草。最后,民二庭作出判决,齐安村村委会返还驾校押金23万元,驾校也应将讼争土地返还给村委会。由于驾校已将土地深挖、破坏,驾校应向齐安村村委会赔偿土地恢复原貌所需要的费用30万元。

  有一个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案子,保险公司认为自杀是主观行为,可以不赔。但根据医学常识,有些抑郁症患者因为病情严重,即使自杀也不能算主观故意。

  判这个案子,法官不仅恶补大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还调阅投保人所有就医的医疗记录,咨询大量专家,最后判决保险公司败诉。当死者家属拿到判决书后,忍不住对法官们鞠了三个躬。

  让老百姓看到公正感受到公正

  民二庭的办案能手雷晓琴记得她刚到法庭锻炼的时候,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雷晓琴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老百姓的这种误解,她说:“我不仅仅要公正,还要让老百姓看到公正,听到公正,感受到公正。

  在一次处理系列借贷纠纷案件中,当事人郑某担心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不公,三次向雷晓琴赠送金钱及贵重首饰等,均被拒绝。为消除当事人对法官的不信任,雷晓琴特意将各方当事人召集到一起,经过六次对账,各方当事人均对借款的本金及计息方式不再存疑,对判决结果表示认可。

  在民二庭,法官们最喜欢看的一本杂志就是《中国司法》。“这上面有法律方面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只要跟我们有关的,我们都会做好标记,组织学习。”林秀榕说。

  持续不断的学习,让民二庭的法官们理论水平和判案水平持续提高。近三年来,民二庭有20余人次被授予省市法院优秀法官、办案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先后有6人在各级法院学术讨论会中获奖,多篇案例评析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案例选》。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判案水平,引领社会诚信,弘扬正气。”林秀榕说,下一步,民二庭要多做公开审判,这样做虽然对业务能力要求更高,却更有利于维护司法公信力,更有利于引领社会诚信建设。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曾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