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上下杭多处历史建筑被拆 记者采访遇阻挠
施工工人说,位于青年横路的这座老建筑(浣花庄旧址)将被拆除
一人阻止摄影记者拍照,另三人粗暴地将女记者推搡出办公室
关注理由 “苍霞片最美的红砖西式四合院被拆成狼藉一片,民国青砖街铺被拆光了……”前日,福州网友“小飞刀”发出的这条微博被热转,转发评论者不乏国内知名人士。
微博内容之所以引人注意,是因为苍霞片属于上下杭历史街区。它是与福州三坊七巷、烟台山同样位于市区中轴线上的历史街区,是近代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有“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之称。对微博反映的情况,海都记者昨实地走访调查,却遭上下杭历史街区拆迁指挥部苍霞分部工作人员阻挠推搡。
老宅拆下大量精美构件
“一方面高调宣传保护,可实际上被拆的保护建筑越来越多,看着太痛心。”网友“小飞刀”告诉记者,日前,他无意中发现中平路上数栋精美的民国建筑被拆,随后找出数年前拍摄的原貌,发了对比图。“小飞刀”的微博,提到了三处历史建筑,分别是中平路100号、102号和德镜弄4号。
德镜弄4号,位于江滨路与中亭街交叉处。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已被拆迁的黑网围起,里面已变成一片空地。而在中平路上,100号建筑已拆完,而102号正在拆。
沿中平路向北走,沿途已有不少房屋被拆平,在青年横路与中平路交叉口位置,一栋二层精美西式小楼很是引人注意。这栋建筑门牌号是中平路143号。大门内,多个精美的柱础上顶着粗大的木柱,三进院落很大气,二楼木栏杆雕刻得十分细致。一些工人正在撬铺地的木板,正在拆房子。“这些木板会打包,木柱、梁、栏杆、门窗都会分类装好。”其中一名工人说,大宅子木料好,很抢手。
被拆老宅,栋栋不简单
记者了解发现,被拆的中平路102号,是解放前著名的南方日报社旧址。从“小飞刀”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这栋小洋楼建得很是讲究。石墙裙,拱形门窗,百页门窗,二楼栏杆是绿色的琉璃花瓶状。
“今年上半年台江政协组织福州市文史专家走访中平路,我们还到里面调查过。”福州文史专家齐上志告诉记者,当时住在里面的居民说,在40多年前,改造楼房通道时,发现报社印刷用的铅锡字,红砖楼是报社排字的地方。《南方日报》在抗战前就创办了。
而紧邻报社旧址的100号,经过不少专家考证,是福州歌谣“院花庄办酒庄,烟厂邱德康;邱德康名牌皮丝烟,南星道好洗汤”中的“烟厂邱德康”,创办于1927年。《双杭志》显示,这家烟行在解放前,是福州烟业龙头老大。至于中平路143号这栋大宅子,仅看精美程度就让人好奇。近代建筑史研究者陈朝军说,这里当时是福州的顶级菜馆“浣花庄”。
所拆建筑,规划中列为“保护”
记者调查了解到,上下杭历史街区由福州市三坊七巷管委会下属的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司进行运作。此前,三坊七巷管委会作为业主单位,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始进行《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该规划已于2013年公示完成,并获得批准。
记者辗转看到了《上下杭历史街区》的规划全本。在规划中查询到有关历史建筑的保护名单,29处具有重要历史风貌价值的建筑作为历史建筑,其中包括中平路100号“邱德康烟厂”、143号“顶级饭庄浣花庄”,参照历史建筑予以保护。
规划文本获批之后,具有法律效力。
风貌建筑,一拆了之?
而《规划》中,中平路102号、德镜弄4号被列入风貌建筑,那么,它们可以随意拆除吗?记者调查获悉,中平路一带已在2013年作为宗地2013—41号出售。但土地拍卖的要求中明确指出,苍霞是历史地段,对土地的使用明确要求“中平路与青年横路沿线建筑按原风貌修缮、改善、整治、更新”。
三坊七巷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他们对辖区内的老建筑很重视,在编制规划之前,多次走访和调研,将建筑分级保护修缮,先采用“镶牙式”维修,尽量减少对建筑的改造。
“按照福州针对历史街区最新的做法,将历史风貌建筑作为文化街区内很好的补充,所采取的政策不是拆除。”三坊七巷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三坊七巷范围内就保留了不少,现在均以修复使用。
三坊七巷有关负责人说,根据职责划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司负责修复,而征迁、拆迁等事宜由台江区政府组成的指挥部负责。而辖区内保护建筑名单,也是由台江区政府制定,并报台江区文体局、福州市规划局等单位备案,一共100处。
三壮男将女记者推搡出办公室
原本应该保护的历史建筑、风貌建筑为何被拆?昨日上午,记者走访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征迁指挥部苍霞分部,在指挥部三楼办公室,工作人员指引记者到楼层最西侧倒数第二间的办公室询问。在这间办公室,记者见到一名身穿黑色短袖的中年男子,向他表明身份和来意。记者问对方是否是工作人员,得到了肯定答复,但对方拒绝透露身份和姓名。
“我们辖区内保护建筑是有名单的,在负责拆迁的郑经理手里,你先等一会儿。”黑衣男子说。记者一行在办公室外等待。
不一会儿,一名留着平头的中年男子来到办公室,记者上前询问是否为郑经理,对方肯定了自己的身份,并要求查看记者证。在对方核对了记者身份后,记者问其上述建筑被拆事宜,话未说完,办公室内另一名穿蓝色T恤的男子,坐在了郑经理边上,用手指指着记者大吼,“规划局有保护名单,你拿来给我看,你把文件给我。”此时,郑经理也大声对记者吼起来。
当记者解释,有市民想知道这些被拆的建筑是否受到保护,还没等记者把话说完,蓝衣男子站起,对记者吼叫,并向记者要记者证。记者解释刚才已经看过,边上黑衣男子强调,“这是我们拆迁办主任”,记者没有再把证件拿出来。这时,办公室内的三名男子先把本报摄影记者赶出办公室,又对着一名女记者大声叫嚷。摄影记者站在门外试图拍照,对方叫来人用手挡住相机,阻挠拍照。
办公室内的郑经理、“拆迁办主任”和另外一名男子,三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一边骂一边用力将女记者推搡出办公室。调查采访受阻无法进行。
(对上下杭历史建筑被拆,本报将继续关注)
□记者手记
一拆了之,何以乡愁
2012年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但不到两年时间,上下杭离“街区”这一定义越来越远。
北侧的太平汀州片区开始启动拆迁,整块地全部出售。片区内的文物几乎全部沦陷。木帮商会旧址被拆,仅剩的石碑在房子被拆时被本报记者及热心人抢救出来;全福州最小的石桥济南桥和其他两座小石桥都要被拆除;全省唯一的鲁班庙被画在了道路红线图上,面临被移除的命运。延平会馆界碑、南禅山界碑、八卦石墩等文物也没有登记普查,也是在启动拆迁时,被热心人抢救出来。
南侧的苍霞片区,明确被定义为八大历史建筑群之一。“十里洋场”繁华已逝,原本以为,这里会完整保留,让人们走过布满商户、钱庄的上下杭,留住福州的乡愁。
令人痛惜的是,一栋栋知名、精美的老宅,一拆了之。专家考察详编的规划,竟成空文?
历史建筑被拆,拆掉的不仅仅是建筑,还有大家对城市的记忆。
我们不禁要问,谁来为此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