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福大学子助力扶贫攻坚 争当“六有”青年
新闻中心讯/ 在校党委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福州大学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以青春扶贫、传统文化、创新创业、理论普及、国情观察等活动为载体,共组建436支实践队伍深入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中争当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青年。
为总结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展现福大学子学以致用、奉献社会的良好风貌,校团委先后组织了暑期社会实践学院风采展、优秀项目评选等系列活动。各实践队通过创意语音播报、百米画卷展示、支教课堂重现等创意形式将社会实践搬上舞台,积极展示实践成果。今年的社会实践在项目立项、队伍形式、活动区域、品牌建设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项目立项突出“三个倾斜”。
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校团委通过组建重点团队和实施专项计划,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实践服务活动,在项目立项上引导各实践队向三个方向倾斜。
一是向福建省23个重点贫困县倾斜。 在前期摸排贫困乡村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我校共组建44支实践队伍,共700余人,奔赴福建省诏安、云霄、屏南等19个贫困县,开展了科技支农、专业服务、教育扶贫、生态脱贫等活动;还组织26支队伍400多名学生深入福建省内50余个贫困村落开展系统、规范的社会调研和田野观察,了解农业生产、农副产品收入、村居生态、帮扶诉求等情况。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大力推动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
二是向全省和学校重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倾斜。 为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将服务地方工作做深做实,校团委积极推动“实践基地化”工作。今年共组建了30支队伍分别前往莆田市大洋乡(连续服务23年)、南平市五夫镇(连续服务10年)、福清市特殊教育学校(连续服务5年)、泉港石化园区(连续服务5年)、福建省民俗博物馆(连续服务5年)等21个长期共建服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活动。此外,依托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上杭教学基地,连续第二年成立实践专项,组织全省7所高校的13支实践队140余人开展了两学一做、普法宣传、义务维修、医疗服务等多个主题的活动。
三是向福州大学挂职干部服务地区倾斜。 为了更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与学校干部的驻外挂职工作形成有益互动,今年面向宁德市方家山村、南岗村、亭坪村、云霄县峰头村以及建瓯巨力口村等13个挂职地组建了25支实践队,积极开展了支农、助困、支教、古民居保护、村容美化等志愿服务活动。
二、队伍组建采用“跨界合作”。
针对地方需求综合多样的实际情况,在组队上,福大鼓励多种组合方式相结合,鼓励跨学院、跨年级、跨专业、跨研究领域、跨学历层次组队,开展多领域高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屏南县传统文化实践专项中,共组织校团委研青马班的研究生与经管、电气、土木、材料等多个专业的师生开展了廊桥主题公园设计、青草药文化宣传、乡村旅游资源调研等综合服务。在泉港石化产业园区,经过调研走访,多位专业老师协同博士、硕士研究生一起为当地企业在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设计解决方案,推进产学研、校地企加强合作。在泰宁大田,由企业管理、技术经济、财政学等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实践队深入了解当地笋竹产业的发展情况,普及互联网营销知识,开展“互联网+笋竹”培训,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为大田乡设计笋竹产业发展升级方案。
三、活动区域实现“境内外结合”。
今年,福大社会实践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展。在境内,同学们主要侧重于开展志愿服务;在境外,实践队则扛起了风采展示、海外游学和青年交流的三面大旗。今年,我校组建了赴美国、日本、台湾等5个青年游学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交流。在第二届学生干部赴美国蒙大拿大学游学团中,14位队员通过学习创新创业与领导力课程、参观环境生物实验基地、走访当地创业公司等活动,提升了国际化的视野和交流的能力。校学生合唱团赴日本冲绳参与合唱专场演出,受到主办方的高度赞赏与评价。大学生创业团队八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前往台湾调研手工皂生产厂商,并洽谈生产合作事宜。在台北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中,实践队员们经过一周的辛苦努力,创作的作品《只鳞片甲》获得了冠军。通过互动交流中,大学生在拓宽视野的同时,也学习了先进的教育与团队理念,对外展现了我校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方面的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福大人的风采。
四、品牌建设上打造“返乡基层挂职”。
基层县乡是我国各项政策执行和党政管理的桥头堡,也是当下迫切需要青年学生建功立业的地方。为了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家乡,在实践工作中锻炼、学习,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团委连续第五年招募优秀大学生到地方团委挂职锻炼,努力打造社会实践品牌。今年共选派60名学生赴莆田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泉州鲤城区等地的乡镇、街道及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挂职工作,分别参与了基层换届、安全生产、征迁规划、助学助困、征兵抗灾、志愿服务、乡情观察等丰富的基层工作。5年来,323名福大学子重返家乡,挂职地遍及全省10个县区。在发挥专业所学,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基层团组织增加年轻的力量。更为可贵的是,挂职实践增强了青年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情感,带动更多的青年在毕业后返乡创业。
五、实践过程融合“两学一做”
根据校党委统一部署,校团委引导各实践队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两学一做”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并鼓励有条件的75支实践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下,分散各地的队员们走进乡村社区和学校,走进产业园区和众创空间,走进红色基地和地方文化,坚持“三送·双传承”,发挥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生产一线、服务农村基层,实现“两学一做”和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要求双落实,双丰收。
一送专业知识, 依托强大的专业优势,福大持续组织党员博士调研团、科技成果转化实践队赴产业园区、企业、众创空间调研,为当地产业、企业把脉,献计献策。党员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增长了才干和本领。 二送精准服务, 实践队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深入乡村、社区、基层考察调研,将“两学一做”与精准服务相结合,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娴熟的电商知识,为产品销路不畅的农民出谋划策;帮助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设计文创产品,拍摄旅游宣传片、微电影;为偏远山区提供义务家电维修、安全用电知识讲座、电商知识进农家、普惠金融政策宣传、禁毒宣传、普法宣传等服务。 三送爱心温暖, 实践队走进山村学校和特殊学校,实践队在开展义务支教和成长陪护,捐赠课外书籍和助学金,开展相关技能培训的同时,将“两学一做”课堂搬到乡村学校,开展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特色党课教育培训。与此同时,实践队深入古田会议旧址、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邵武中央苏区纪念馆、新四军北上抗日纪念馆、红军长征第一村、宁德等地参观学习,聆听专题报告会,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入党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学习感悟宣传习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提出的“摆脱贫困”“弱鸟先飞”等思想精髓,充分利用福建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深入莆田、泉州、邵武、屏南等地,调研宣传妈祖文化、泉州高甲戏、屏南四平戏和廊桥文化,寻访中国好家风好家训、拍摄家风家训微电影,开展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的调研,积极推动“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的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