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禁令期满临近 部分股东存“掐点”减持冲动

25.12.2015  12:21

  易联众12月23日晚公告称,持股5%以上股东古培坚拟在2016年1月11日-7月10日期间减持不超过4200万股公司股份。

  证监会今年7月8日发布的18号文规定,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大股东和董监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如今,18号文规定的减持禁令行将期满,已经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董监高按捺不住减持的冲动。券商分析人士认为,此前减持计划中断或者面临大规模解禁压力的个股有可能成为受减持冲击的对象。

  禁令期满在即

  在市场非理性下跌阶段,减持被认为是不利于市场稳定的“危险动作”。7月8日,证监会发布18号文,明文规定“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以下并称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自7月8日开始,除部分董监高人员“不当操作”等违规减持外,控股股东、大股东等在二级市场减持的动作基本“绝迹”,极个别顶风减持的个案也受到了监管部门严厉惩处。

  相反,在7月8日至12月24日期间,Wind数据共录得1479条重要股东增持公司股份的信息,三季度更是出现控股股东、大股东、董监高密集增持公司股份的情况。数据显示,在限制减持和鼓励增持的双重推动下,产业资本7月的净增持额达到710亿元,创年内净增持新高;12月第一周,两市增持66.4亿元,减持仅有7.3亿元。

  按照文件规定,2016年1月8日是减持禁令的到期日。如今,减持禁令行将期满,减持面临政策“开闸”的关键节点。对减持大潮将至的担忧已经在市场上流传开来。有私募机构人士认为,四季度行情快速企稳向好,部分个股股价已经创出新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此前政策“压制”的减持潮恐将快速涌出并冲击市场。

  事实上,已经有上市公司股东“掐点”推出减持计划。23日晚,易联众公告,公司于12月22日接到持股5%以上股东古培坚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对方因“个人投资新项目和理财需要”,拟在2016年1月11日—7月10日(6个月内)计划减持数量不超过4200万股公司股份。如若该减持计划顶格实施,古培坚将“清仓”退出上市公司。

  减持潮涌何处

  当然,类似易联众这样的大股东“掐点”大幅减持股份的情况,也有可能只是停留在计划阶段。

  “请注意,18号文还有一条内容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6个月后减持本公司股份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这为后期政策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指出,考虑到控股股东、大股东、董监高的减持冲动已经被“压抑”了半年之久,后期放开减持,应注意引导,务求循序渐进,以避免造成对市场的强烈冲击。

  随着市场逐步企稳向上,此前一直被诟病为“变相减持”的协议转让等在客观上也充当了“减压器”的作用。“现在看来,当初政策留出的一点口子,或许能成为化解减持风潮的一个办法。自从减持禁令以来,市场上有上百家上市公司推出协议转让的相关事项,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股份减持套现等目的。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钻政策漏洞,但如果当时限制得更多更死,一旦政策开闸后,压力会更大。”上述私募机构人士认为。

  目前监管部门就减持禁令到期之后如何安排尚未有进一步说法,减持“开闸”似乎水到渠成。那么,哪些上市公司容易受到减持风潮的冲击呢?

  国金证券策略分析师认为,一是此前有过减持计划,甚至减持计划仍处于实施期的个股。“此前有过减持计划的,特别是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过高需要减持的,以及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这部分股东本身减持意愿强烈,但遭遇减持禁令不能减持,甚至是出现增持股份的情况,一旦政策开闸,减持的意愿将重新燃起。另外,在市场大跌前,有些公司股东的减持计划刚推出正在实施,目前仍未公告终止实施的,仍在实施期限范围内的,这部分个股也应注意”。以罗顿发展为例,公司公告称,股东国际旅业公司清算组已经修改此前推出的减持计划,国际旅业公司清算组部分未减持股票“减持时间推迟到2016年1月8日以后”。

  二是在减持禁令期间有大规模解禁的个股。大小非减持的一大约束力量在于股份锁定期,“定增解禁的、新股发行解禁的,受政策约束而并未能减持套现离场,其‘去意已决’,就等待时机了”。

  该国金分析师还认为,受年度业绩发布、高送转方案推出等因素影响,部分个股将获得资金的追捧,不排除有的控股股东、大股东、董监高等借势推出减持计划。

  “比较理想的方案是,在减持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监管,严格信息披露,或者要求减持信息披露更加提前、披露内容更加细化,或者是设定一些减持的约束条件,比如说在某些股价区间、时间窗口大股东等的减持需要更加谨慎等。期待后续政策跟进并细化实施。”上述律师认为。记者 徐金忠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