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福建连城:万民同游“客家第一粽”
图为客家民俗活动“游大粽”。黄水林 摄
图为人们手执红包争先恐后向“福首”请要小粽子。黄水林 摄
福建新闻网连城4月3日电 (黄水林)“客家祖地”福建省连城县客家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其中北团镇上江村“游大粽”是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4月3日,农历二月十五一大早,十乡八里的亲朋好友和各地慕名者就纷纷赶来上江,九时不到,已是人山人海。
在上江村小学校园内,我们看见了大粽的真容。形似竹笋,高约1.6米,装饰得富丽堂皇的龙凤两只大粽端放在木棚架上,每个粽尖上还挂着千余个不足拇指大的小粽子,不时还有村民前来祭拜,祈盼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据当地长者介绍,“游大粽”起源于清康熙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二月初六,村民就着手准备做大粽,他们用上万片粽叶缝制粽衣,用70公斤糯米裹粽,其中10公斤蒸成糯米饭后装入大粽顶端,60公斤糯米浸泡后装入粽底;农历初九晨下锅,蒸煮三天三夜;农历十二日,用金箔纸包裹粽身,贴上吉祥纸花,在祠堂里供奉一天;农历十三至十五抬出巡游,十八则是分粽。其中,十五日最为隆重、热闹。
九时三十分许,“嗵!嗵!嗵!”随着三声神铳的巨响,隆重的“游大粽”仪式开始了。金锣、龙凤旗、宝伞队,开道,随后是中间是“五谷真仙”轿、两棚大粽、8棚古事和宣传保护传统文化、弘扬清风正气、综治计生国策的花车,浩浩荡荡地围着学校环游三圈。
随后,游行队伍穿梭于大街小巷和田间小道,一路上唢呐鼓乐伴奏,万余游人前拥后护。每家门前,都摆放着各种贡品,“大粽”到来时,主人烧香点烛放鞭炮,霎时火光冲天,响彻云霄,整个山村沉浸在一片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喜庆之中。
村民们抬着大粽游遍全村后,将大粽置放于学校的大坪中。顿时,早已在此等候的各地客人把两个大粽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手执红包争先恐后向“福首”请要小粽子,尤以青年男女居多。原来,小粽子被示为求子祈福吉祥物,所以想要孕育孩子的人们就来要个小粽子。
粽子渐渐少了,人们也渐渐散去,到当地的亲朋好友家中欢聚,“游大粽”也渐渐落下帷幕,只等二月十八的分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