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丰泽“五型社区警务”打造群众“家门口派出所”

07.11.2014  19:21

  福建新闻网泉州11月7日电 (贺建安)今年4月份以来,该局认真贯彻上级公安机关部署,积极主动融入党委、政府“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突出“五型警务”建设,大力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有力提升了公安机关保一方平安的能力水平。该局城东派出所西福警务室、后渚边防派出所社区警务建设经验做法在全市城乡社区警务工作现场会上做典型发言。

  强化统筹整合,打造专职型警务

  该局按照因地制宜、便于管理的原则,将派出所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社区民警、2名专职协勤员,同时明确社区民警在同一个网格承担社区警务一般不少于3年。实行弹性工作制,确保每天24小时“有人、开门、亮灯”,真正使警务室成为社区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出台社区民警日常警务工作规范,规定社区民警每周下社区工作不少于3天,明确社区民警日常警务工作要认真履行四大职责:即服务群众、信息收集、人口管理和治安防范职责,并据此确立社区民警的“六员”身份:即法律政策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安全防范的组织员、治安工作的管理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居民群众的服务员,推动社区民警专职、专心、规范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规定社区民警必须专职于社区警务工作,在派出所日常勤务统配中,不参加白天的值班备勤及110接处警,不参与本网格外案件办理,不承担案件查处等各种指标任务。非经所长批准,不得随意抽调社区民警参加其他警务活动,将社区民警从派出所值班备勤和突击任务中解放出来,保障民警更好地立足社区开展专职警务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民警难下社区”的问题。

  强化标准设置,打造规范型警务

  实行警务室建设“五统一”,即统一警务室标识标识,统一警务室内部设置,统一警务公开栏内容,统一公开民警工作手机,统一警务室工作制度,并将警务室办公电脑接连公安网,将派出所的户籍业务受理、居民纠纷调解、警情案件受理等业务前移至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时,除特殊情形外,要求着制式警服,并携带单警装备。在采取集中培训、网络授课等传统形式基础上,借鉴当代最先进的管理科学——能本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实施能本组训法——边训练边备勤的专家集训法、边培训边切磋的教官送教法、边执勤边学习的师傅带学法,加强对社区民警教育培训,增强了民警“三懂四会”能力,确保了新型警务模式的良性运作。

  强化技防创新,打造信息型警务

  该局创新房屋实有人口管理系统(GIS系统),将辖区所有房屋的方位、结构、住户情况录入派出所三维电子地图系统创建子系统——房屋实有人口管理系统,再按每户居住成员情况将住户进行分类,分别在电子地图上标识为红、黄、绿三色,利于日常管理工作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清源派出所在辖区内治安热点地域,借助尖端科技,研发了视频巡查广播预警系统,安排民警通过派出所视频监控全天候进行巡查,发现违法犯罪和其他治安、安全隐患时,通过装备的无线广播立即向现场群众发出预警。针对辖区内一些医院、学校、金融单位等重点单位,创新推出“重点单位一键报警系统”,即在上述重点单位的门岗等位置安装一个按键,工作人员只要触按该键,派出所调度中心便会有紧急报警提示,社区民警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

  强化群防联治,打造主动型警务

  坚持“向民力要警力”,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全力打造主动型社区警务。由派出所负责防控工作,科学划定治安防控责任网格区域,实行网格警务队和街道、社区干部责任制,每个社区至少配置4名专职巡防队员,发挥社区民警治安防范组织员的作用,并整合居委会干部、物业保安、治安志愿者等社区治安防范队伍,开展多层面的群防群治工作。聘请一批善于做调解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为专职调解员,在派出所设置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每个工作日由一名专职调解员轮值,负责职能部门对接联动,协助驻所调解员调解纠纷,对日常工作中发现受理的矛盾纠纷,能够现场调解的,由首问首接民警进行现场调解;不能现场调解的,移送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构建起“部门联动、调防并重、专兼结合”的调解工作新模式,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组建社区义务巡逻队,由社区民警带队,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火、防抢、防盗、防骗”宣传,进一步延伸社区警务触角。每月定期开展警民恳谈、让群众走进警务室等形式,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发放《平安防范手册》、《反恐防范手册》等群众书籍。大力推行网上社区警务,开展“平安创建”宣传活动,实现警民关系良性互动,形成平安共建合力。

  强化监督考核,打造高效型警务

  该局实行局领导挂钩联系机制,各党委成员分别挂钩联系1-2个基层所,每周靠前深入督导检查;依托户政大队抽调专人设立办公室,专门负责社区警务工作的组织落实、检查督促、考核推进等工作;机关各科室队分别挂钩一个派出所,帮助指导派出所开展基础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带头抓、牵头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出台社区民警工作绩效考评等制度,将治安要素掌控率、矛盾纠纷调解率、辖区发案率、群众对网格民警知晓率、群众满意率等作为衡量社区警务绩效的主要内容,实行任务逐级分解、绩效分层考核,社区民警每周对专职协管员考评,派出所每旬分别对社区民警、专职协勤员考评,分局每月对各派出所进行考评,并抽查有关社区民警,形成考评通报。部署开展评选“优秀社区民警”活动,每月评出“社区警务月度之星”,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选省、市、区优秀社区警务室、优秀社区民警的重要依据,并在晋职晋级、提拔使用给予倾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努力打造一支能够沉得下、留得住、扎得深的社区民警队伍,激励提升派出所整体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