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的良方:全民参与 城中村防台自救“有一套”
编者按: 靠海的福建,迎战台风,已经成为每年的“必修课”。每次面对台风,从省委省政府到各级各地、沿海渔村、山区小镇,上上下下都绷紧一根弦。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长久实践中,福建已摸索出一套完善的防台抗台的应对模式。
完善现代化防汛指挥系统,通过卫星和多普勒雷达延伸监测系统的可及范围,全面了提高对云情、雨情、水情、风情、工情的实时监控能力;修订1.5万多个村级预案、修编3000多座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大坝抢险预案;驻闽部队多次组织抢险培训和演练,各地逐级落实防汛预案演练,直至基层乡镇……通过多年来的防汛办达标建设,建立起一支反应迅速、专业齐全的防汛工作队伍,以及机动灵活、装备精良的专业抢险队伍,并形成一线能及时调拨、周边和部队可迅速增援、二线能快速补充的合理布局。
在东南沿海省份里,福建的“防台抗台”走在较为前列。福州新闻网记者走访部门、社区、基层,看看他们是如何防台抗台的。
福州新闻网记者 陈敬华 实习生 严晶晶 吴阳
红星社区毗邻金鸡山隧道,水系和山体地形复杂,下辖红星三新村、揽月新苑、机电职工宿舍等多个小区以及水头村388户自建房。水头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每逢台风和暴雨时节,防台防汛工作尤为艰巨。有了多年和涨水、强风打交道的经验,红星社区居委会和这里的居民们相互协作,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应对的自救良方。
自救他救相结合 总结经验强防护
今年1号台风“尼伯特”来临之前,红星社区工作人员照例挨家挨户提醒村民注意安全、宣传防台防洪知识。
“有人在,我们就进家门口头相告;没人在我们就贴上温馨提示提醒村民注意防台。”社区工作人员说,除了张贴提醒语,他们还用小喇叭在村里广播提醒。这些预警工作,皆在每次台风来临前24小时内完成。
记者了解到,社区地下河道环绕,300多户自建房紧邻水头浦。老旧城区房屋密集、人口众多,虽然社区每月都会组织人员进行河道疏通,但沟渠堵塞仍不时发生。“尤其雨天,仅20至30分钟的暴雨就会造成沿河居民家中积水超过十公分,严重些的甚至会达到一米左右。”红星社区郑婉霞书记说道。
对此,“大家都很有免疫力了”。暴雨来时,村民均会垒起自备沙袋防水,并自行撤离到家中的二、三层。
据了解,水头村七、八十户人家还都自备抽水泵,待到暴雨退去,自行抽水。郑书记微笑介绍着:“可以说,他们的自救意识是很强的。”
去年“苏迪罗”水淹福州城,红星社区也未幸免,整个地库被淹,导致损失严重。而今年社区吸取经验教训,及时通知物业,提前准备了4片不锈钢防洪挡板和一些沙袋等防汛物资给居民备用。
位于XX大厦的配电房,管控着整个西园片区的生活用电,去年同样惨遭水淹并造成包括红星在内的周边社区断电。目前,该配电房也正在被计划上移,以避免水患。红星社区今年较去年相比,防汛防灾措施总体上加强了许多。
重点防护地质灾害 服务居民转移避难
水头新村11、12号楼和红星小区1至9幢楼是红星社区地质灾害点。
郑书记告诉记者,每次台风登陆之前,社区工作人员会及时安排楼内在家的居民提前转移至亲戚家中或撤离至春晖小学避灾点。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则安排至附近快捷酒店居住。
记者了解到,雨情较轻时也有一些居民不愿转移,社区则挨个做好沟通让其在雨势增强时及时转移,并派巡防人员密切关注。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还在重点防护区设警示牌、拉警戒线,提醒居民注意,防范未然。
微信号便民利民 部门联合共防灾
红星社区人口总数达12000人,其中,外来人口占3/4;每个月社区至少办理暂住证500~600本。办证时,工作人员建议居民扫码关注社区的微信公众号,引导大家“有问题多通过微信号反映情况”。
“政府出台的有关社区村民的相关新政策、新规定都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村民也常常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我们进行交流、反馈。”郑婉霞表示,这次“尼伯特”台风的预防、应急、实时消息也都大多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传播信息。让村民接收消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更加便民利民。
此外,社区还与多个部门,如金鸡山园林管理处、电力部门、经济合作社等合作,处理高枝修剪、电缆维护和森林防火等工作。在日常生活和防灾减灾各方面,共同服务社区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