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1月11日上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微博账号“新华视点”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行了金句摘编,“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些金句海报获得广大网友的点赞转发,不到24小时,阅读量即突破43万。
网友们认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授的“新年第一课”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一思想、开阔视野、砥砺前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网友“小善”留言说:“开好局,起好步,描好景,加油干!”
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
两个多月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谋划长远,为中国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为抓好落实,创造良好开局,在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
中国经济网的评论文章《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指出,回望走过的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所取得的全部胜利,都与党在各个时期准确判断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进而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相应路线方针政策密切相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历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中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中国又一次办到了,走出新一轮世界危机,并且从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看,中国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大。”俄新社评论员文章《中国再次战胜全球危机》如是说。
新华网刊发评论文章指出,中国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实践证明,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基础,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几代人魂牵梦萦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
2021年的中国为何处于新发展阶段?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撰文《开局伊始,习近平对党内高级干部说了什么?》,从横向维度进行了剖析解构。
文章指出,百年风雨,世界从战争走向和平,从两极争霸逐步走向多极化,全球格局正迎来新一轮“洗牌”。尤其是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社会分化演进过程。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屡次被外部环境巨变打断,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如何保证这一进程继续向前?首先要在认识上明确“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辩证看待机遇和挑战的关系,这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网友“大河”留言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堂‘新年第一课’上,打响了开局动员的‘发令枪’。”网友“蓝海”表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万众一心,铸就伟业。”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国”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起草“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分析称,新发展理念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是十八大以来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被明确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应该落脚于根本宗旨。
“天文摄影对空气质量要求很高,前些年雾霾严重的时候,拍摄星空就像隔着一层纱窗。”此前,糟糕的大气污染曾让天津市天文爱好者杨晓文分外“受伤”。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华社文章指出,为了还老百姓一片洁净蓝天,近年来,天津市持续发力污染治理,打出减煤、治企、降尘“组合拳”,并且效果显著。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天津市PM2.5浓度分别为52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人民网文章《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评论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需时刻牢记,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当前,虽然中国发展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光明日报》刊发文章认为,着眼未来,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直面问题的勇气,也要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要有解决问题的作为。勇于动真碰硬,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忧劳可以兴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忧患意识不可或缺。新华社客户端的文章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一点都没有减少,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网友“晓庆”说,“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环境、条件变化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在深化。” 网友“文歌”表示,“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构建经济循环畅通的新发展格局
从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到2020年10月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新发展格局的提法已深入人心。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国作出的战略抉择。在1月11日的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发表的文章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接连提出了几个“必须”——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
文章指出,这几个“必须”,涵盖了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增强供给体系韧性、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多项任务,这些正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
根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对于经济循环畅通的新发展格局,雅迪集团控股创始人董经贵感触颇深。在他看来,积极投身新发展格局,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是企业能够率先复苏的关键。
“耗时7年时间,我们最终推出了国际领先的凸极电机技术。在紧密关系电动车发展方向的‘卡脖子’领域 ,我们通过不断地内生性创新,成功重塑了自己在国内市场价值链分工中的参与度和地位。”董经贵说,“未来,雅迪还会持续高度重视创新,努力响应构建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提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推动自主创新与扩大内需互相促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光明网文章认为,一方面,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将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推进国内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改进技术工艺,从而引领产业进步;另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宏大顺畅的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前提,是供给结构能够适应需求结构的提升,特别是供给体系的创新力能得到切实提升,从而解决各类“卡脖子”问题。
央视网发表的“央视快评”文章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要统筹短期应对和中长期谋划,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通过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加强需求侧管理,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让经济循环畅通无阻;通过创新引领,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网友“陈刚”留言称,“要全面做强自己,全力办好自己的事。”网友“低调”表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