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婚丧嫁娶陋习 树文明新风

21.11.2020  06:44

  为巩固脱贫成效,破除当地婚丧嫁娶活动铺张浪费的陋习,今年3月,自治区民政厅下拨80万元专项经费,在定点帮扶的周帮村建设红白理事会服务中心。 近年来,西林在全县范围内兴建红白理事会务中心,提倡婚事白事简办,破旧俗树新风。目前,该县94个行政村已实现红白理事会服务中心全覆盖,受益的少数民族群众达8万人。此外,各行政村积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推动村民自主管理、相互监督,巩固脱贫成效。(11月19日《广西日报》)

  “一辈子攒的钱,一场丧事就没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给贫困群众本不宽裕的生活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广西自治区民政厅下拨80万元专项经费,在定点帮扶的周帮村建设红白理事会服务中心,提倡婚事白事简办,破旧俗树新风。这是巩固脱贫成效的有效举措,值得大声叫好。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是时下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曾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户均人情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高达7.9%,农村家庭更高,达11.4%;53.2%的受访者感觉人情消费给自己造成了沉重负担,其中15.6%的人认为负担“很重”。 新华社曾经报道,湖南邵阳的曾女士,被父亲葬礼账目吓了一跳:前后花了40万元,还不算买墓地的钱。而自己夫妻俩一年的收入,仅有4万元。由此算来,一场葬礼的花销相当于一家十年的收入。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根深蒂固的习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礼尚往来”的真正内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风日渐下滑,仁义的价值取向严重扭曲,很多文明的习俗染上了金钱的铜臭味,不再是那么原汁原味,也没有了当初的纯真。记得七八十年代,人们之间的礼尚往来,是那么纯朴,家有喜事大家在一起花很少的钱凑份子,送一床被面,买一支钢笔的简单的礼物,表示祝贺,大家都很开心。家里有了白喜事,亲戚邻里买一刀纸钱去吊唁一下,以表示哀悼之意。可是如今的红白喜事不再是以前那么简单那么有人情味了,而是充满了铜臭味。

  婚丧嫁娶陋习,导致人情消费风愈演愈烈,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联系,而更重要的是一些人陷入了死要面子、盲目攀比、穷摆阔气的消费观念误区,肆意泛滥的人情消费让人心惊胆战,甚至叫苦不迭。让人情沾满了铜臭味,“人情消费”猛于虎,已经没了“人情味”。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消费”绑架了“人情”,同样绑架了社会绑架了自己。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婚丧嫁娶陋习导致人情负担过重,脱贫后返贫。

  红白理事会,是破除婚丧嫁娶陋习的有效载体,是规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情消费观的好举措,对于提倡节俭,减少浪费,树文明新风大有裨益。红白理事会为婚丧嫁娶做好服务工作,既是社会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应有之义,值得大力推广。(莆田文明网 风铃)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