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福建脱贫攻坚报告:砥砺奋进又一春
近日,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畲族姑娘在店里给游客介绍白茶。近年来,全村兴起了茶叶、住宿等各类企业近30家,解决了300多位村民就业问题。林熙摄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2016年2月19日,早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福鼎市磻溪镇赤溪畲族村村民视频连线,亲切问候一直牵挂的赤溪乡亲,勉励乡亲们在脱贫奔小康路上自强不息,继续努力。
总书记的话语,像和煦的春风,迅疾拂遍八闽大地,催发勃勃生机。
一年来,总书记的嘱托,成为福建全省上下戮力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强劲动力。
砥砺奋进又一春。青山作纸,绿水为墨,福建在闽山闽水写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的答卷:全省又有超过26万名群众摆脱贫困,完成15.6万人搬迁任务;年度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中,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诏安、云霄、松溪、武平、政和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松溪、政和更是连续两年上榜。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与时俱进,着力创新。福建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扶贫路子。
精准脱贫,吹响攻坚“冲锋号”
福建一直以来视脱贫攻坚为第一民生工程。上世纪80年代,福建就在全国率先开展有组织的开发式扶贫,创造出山海协作、造福工程扶贫搬迁、选派党员干部到重点村驻村任职等许多宝贵经验。
进入2016年,通过建档立卡“回头看”,我省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清退,对因病因灾等返贫的重新识别认定为贫困人口,全省精准识别农村贫困人口69.6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开发对象45.2万人。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并不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扶贫开发对象分布点多面广,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因病因灾返贫致贫现象突出等难题,亟待逐一破解。
脱贫攻坚,必须啃下“硬骨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18日,建瓯林业高级工程师在林场指导种植铁皮石斛。去年,建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达160.8万亩,带动了农民脱贫增收。关建东 魏永青摄
2015年12月,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我省有脱贫任务的设区市市委书记和市长,向省委省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军令状”。
2016年4月,全省脱贫攻坚精准施策工作视频会召开,再次聚焦“精准”二字,强调因人因户施策,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翻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去年以来的调研记录,扶贫开发工作成为贯穿其中的一大主题:省委书记尤权深入龙岩长汀、漳州南靖、三明泰宁等地调研,与村干部、贫困户、致富带头人代表深入交流,参加省政协加大造福工程搬迁脱贫力度的专题协商会,听搬迁群众说心里话,共商对策;省长于伟国深入龙岩武平、长汀、连城,南平政和,三明建宁等地,问计基层。
尤权反复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务必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落实精准脱贫要求,围绕“扶持谁”“怎么扶”“扶什么”,持续提升精准脱贫实效,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于伟国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群众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聚焦精准、务求全胜。
精准,实效,不唯是脱贫攻坚的方式与途径之变,更是脱贫攻坚的理念之变、机制之变。
精准施策,催生一系列顶层设计。
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以及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贫困退出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科学的顶层设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遵循。
精准发力,传导层层压实的责任。
省委省政府从主要领导做起,每位省领导挂钩一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带头深入调研、带头谋划指导、带头督促检查、带头狠抓落实。同时,省委省政府向有脱贫任务的设区市市委书记和市长下达脱贫攻坚责任书,各级层层下达责任书,将减贫任务分解到有关市、县、乡(镇)、村,落实到户到人。
精准投入,筹集资金花在刀刃上。
“十二五”以来,在各级财政共筹集60多亿元扶贫资金的基础上,2016年开始,我省每年按上年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资金专项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去年便筹集了5.08亿元,全年共下达省级以上财政各类扶贫资金96.2亿元。
全面深化精准扶贫,无疑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每个贫困户都行动起来,投身发展特色优势种养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种菜养鸡、开农家乐、触网当电商……
摆脱贫困,奔向小康,2016年福建干部群众迈出的每一个步伐,从容而坚定。
汇聚合力,迎难啃下“硬骨头”
2016年中秋节,当年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的22户畲族村民又一次住进了新房。
20年前,作为全省第一批整村搬迁造福工程的农户,他们住上新家。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加,原来的两层楼已十分拥挤。在镇党委、村两委的协调帮助下,村民们在原址上重建新房,新村建设将带动旅游业发展。
“一楼是店面,二楼是大厅、厨房,三楼是卧室,四楼是阳台,门前是长街,屋后是公园,环境都快赶上城关了。”村民李先如兴奋地带人参观他的新居。
住上新房,梦想成真,更让云霄县火田镇园峰村65岁的失独老人何镇琛感慨不已。
“老房子在山上,台风时总担心房子滑坡倒塌。”鸡年春节前,何老汉在各级帮扶下免费住进了新房。这得益于云霄在造福工程的基础上,又启动的安居工程。截至目前,这个县累计投入636万元,全县104户农村贫困无房户已全部完成新建房屋或购房。
尽管已经走过二十余年历程,福建实施造福工程力度不减,常抓常新。如今,它早已超越“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范畴,搬迁对象不断拓展,惠及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因遭受自然灾害房屋倒塌和损毁农户、居住在江河源头和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需搬迁农户等;补助标准不断提高,2016年开始,国家贫困人口搬迁每人补助不低于2.5万元,省定贫困人口每人补助不低于1万元。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截至2016年底,全省造福工程扶贫搬迁累计搬迁改造157万多人,整体搬迁7000多个自然村。搬迁群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成为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合力。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旅游扶贫……扶贫开发“巨能量”不断汇聚,贫困地区群众踏踏实实走上脱贫之路:
从产业项目中获得的收益多了——
省里每年安排3亿元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种养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脱贫项目。
工作好找了,工资也高了——
实施贫困户“就业创业证”制度,开展“雨露计划”培训,每年培训4万人次,让贫困户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鼓励科技人员面对面指导,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发展1个以上增收项目。
到银行贷款比以前容易了——
省财政支持贫困人口千户以上的60个县(市、区)全面建立小额扶贫信贷风险担保金,各级财政共为县(市、区)担保基金注入6.68亿元,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3万-5万元无抵押生产性贷款。
看病上学负担轻了——
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实行特殊门诊救助、住院救助等救助方式;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享有资助全覆盖;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每年提高350元,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措施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给予兜底保障……
扶贫攻坚,既举全省之力,又凝聚干群之心。
10多年来,省、市、县三级累计选派的1.6万名优秀年轻干部,奔赴全省最贫困的乡村。
省委组织部派驻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守福,抓住茶叶和乡村旅游两个主产业,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推动互联网思维在乡村传播实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这里打造的扶贫定制品牌“下乡的味道”,开启消费扶贫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全流程可监控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带动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达20多万元。
“把贫困村的事当成家事办,把贫困群众当作亲人对待,带着感情扶贫,画好‘村情图’,记好‘民情账’,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实做细做好……”省检察院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洪山动情地说。他两度驻村,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屏南县岭下乡开源村在他的带领下面貌焕然一新。
梦想,总是在力量的汇聚中照进现实,绽放光彩。
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天地宽
精准扶贫,需要因地因人制宜,也需要因时因势创新。
多年来,我省先后涌现龙岩市“九措到户”、三明市“348”、宁德市“664”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屏南县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等诸多好经验好做法。
2016年,八闽各地在推进精准脱贫中孜孜探索,频出创新之举。
建宁县里心镇的“扶贫资金量化折股”形式是个新招。镇里将上级拨付的 1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部分村自筹的35万元加上他们的耕地作为股金,入股里心镇精准农机专业合作社,入股合同期限为10年,每年合作社按期上缴27万元固定利润用于出资村、贫困户分红,把60%收益用于帮扶贫困户,其余40%部分用于贫困村。
“以前,想都不敢想,像我这样的贫困户还能翻身做股东。”里心镇代家村贫困户叶华忠说,现在,他在合作社有双重身份:既是合作社的股东,又是合作社的员工。农忙时,他在合作社技术员的指导下,打理他的6亩水稻制种;闲时,他就在合作社打零工,挣工钱。年终的股金分红还有1500元,脱贫指日可待。
如何让扶贫资金形成“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
去年7月,明溪、平和被列为全省两个财政扶贫资金整合优化试点县之一,探索如何在县级层面打破扶贫资金使用的部门界限,整合项目资金使用,让不同渠道的资金“拧成一股绳”。
明溪县去年共整合各类各级财政涉农资金3977万元,其中中央2118万元、省级659万元、县级1200万元。整合的资金重点用于集中安置、产业培育、“菜单”扶贫、光伏扶贫以及基础建设等五个方面。
除了体制机制,更多的创新,则是在理念和思路上。
政和县镇前镇下园村种植高山蔬菜历史悠久,却总卖不出好价格。去年,省农科院的专家来村里把脉开方——继续种菜,调整种植结构,并支持一台冷藏车,便于蔬菜运输。如今,村口建起蔬菜交易市场,引得上海客商慕名远道而来。以前,年年种菜年年只能温饱,去年贫困户江红有还是种菜,却脱了贫。
河田鸡早已名声在外,近年来,长汀着手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与阿里巴巴合作,成为阿里巴巴村淘项目在福建设立的第二个试点县,还获评福建唯一“全国农村淘宝最具潜力示范县”。通过电商平台,河田鸡去年销售量百万羽以上,占出栏量近1/3。
对福建而言,推进脱贫开发工作,从来不仅仅包括贫困人口的脱贫,更蕴含了山海协作、协调发展的理念。
县级脱贫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园区,我省组织引导山区和沿海发挥各自优势互设共建产业园区,在项目招商、技术帮扶、产业链延伸、资金落实和用工帮困等方面实现“共建”,目前已建成22个园区。
省里还定期召开重点县服务协调会,组织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挂钩帮扶的省直部门、沿海发达县(市、区)进行“面对面”会商、“点对点”对接,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不断提高精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所属省区域和企业评价中心开展的“县域经济发展十佳”评价中,扶贫开发重点县市表现抢眼,占据多席甚至一半份额。
专家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近几年精准扶贫补短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批欠发达县(市)经济实力增强,一些山区县(市)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经济发展步伐也在加快,促进了全省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自强不息,继续努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福建干部群众凝心聚力,2016年的脱贫攻坚画卷浓墨重彩。到2018年,我省现行国家扶贫标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到2020年,省定扶贫标准扶贫对象全部脱贫——任重道远,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攻坚克难,奋勇前行! (福建日报记者 吴毓健 郑璜 方炜杭/文 林熙 关建东 魏永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