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法院:案多人少新常态下的“走出去”

18.05.2015  16:37
  法官不足百名,年结案破万,在案多人少成为常态下如何回应群众日益增长的诉求,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法院的经验是:走出去。通过在全市每一个社区(村)建立“法官工作室”,打破法官坐堂等案的旧模式,探索法官服务群众的新平台,切实把司法服务窗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全域化”覆盖

  4月7日下午,天气晴。石狮市永宁镇沙提村。

  14时40分,石狮法院刑一庭庭长程耕轮到达位于该村的“法官工作室”上班。

  一如往常,在处理一些群众来电来访后,程耕轮前往司法联络员及村干部处了解情况。今天这个回访对象是他正在审理的一起贩毒案件的被告人董某。程耕轮要做的“功课”是掌握被告人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并走访周围群众。

  返回“法官工作室”时已近16时30分。按照事前约定,程耕轮与因醉驾被判处缓刑、正处于社区矫正的龚某见面,跟踪落实帮教措施。

  16时52分,因相邻纠纷,两村民一路吵闹地走进“法官工作室”。“村里人都说有纠纷找法官,程法官,您看看,我们这事要怎么办?”程耕轮迎上前接待。

  释法说理过程持续近两个小时。送走两位来访群众已是19时……

  每周到“法官工作室”驻点办公,已成为程耕轮“雷打不动”的一个工作习惯。

  如今在石狮,像程耕轮一样,有着自己工作室的法官还有很多。2014年初石狮法院在全市127个村(社区)都设立一个“法官工作室”,群众不出社区、村居就能方便快捷地解决矛盾纠纷。

  据石狮法院副院长颜良伙介绍,全院70多名法官,每人对口负责2个村(社区)的法律工作。“法官工作室”有统一的标志,方便群众辨识。工作室门口还会放置一个牌子,上面有片区法官的名字、电话以及职责等信息。“当群众有诉求时,既可就近找司法联络员,也可直接联系法官。

  “法官工作室”不仅在地域上实现全覆盖,还与镇司法所、村居两委、老人会等基层组织无缝对接。东店村村支部书记侯远丕告诉记者,法官不仅帮他们化解矛盾纠纷,也为基层组织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很多好的建议。

  在参加石狮法院组织的人民调解培训后,人民调解员董欣水收获颇丰:“法官从法律角度分析了矛盾纠纷如何化解,调解协议如何制作。这帮我解决了多年来调解时底气不足的问题,现在我化解村里面的纠纷的时候就更有把握了。

  石狮法院院长林明容告诉记者,在全市127个村居社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努力构建“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的法制宣传新机制,推动乡村建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维权靠法”的治理模式。据统计,2014年,石狮法院127个“法官工作室”联合基层组织调处矛盾纠纷384件,成功调解率达92%。

  ■“零距离”互动

  “李法官,你快来。我们村一个船东雇的工人受伤住院了,现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2014年3月17日下午,祥渔村联络员老蔡向村里的“法官工作室”打来求助热线。

  放下电话后,法官李少雄立即赶到祥渔村。

  原来,村里某船东雇佣的员工受伤住院了,因其是外来务工人员,一时联系不上家人。没有亲人陪伴,赔偿又不知如何处理,受伤的雇员只得找到村委会寻求帮助。可面对名目众多的赔偿标准,村干部也没了主意。

  李少雄详细了解情况后,根据双方陈述及医院的证明,组织双方进行赔偿方案预商,很快双方就达成了协议。

  老蔡说,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司法服务方便快捷。“法官工作室”真是比“110”还及时。

  法官到群众中去,“人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心入”,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心的距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几张桌椅,一枚国徽,巡回法庭虽简陋却不简单。2014年12月11日下午4时,石狮法院湖滨人民法庭在湖边居委会门口举行巡回审判,公开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

  开庭后,法庭以调解方式促成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代理律师当庭支付所欠费用5万元。

  “这种在‘家门口’的办案方式,实实在在让我们长了见识。”社区张阿姨在家门口听完庭审拉着社区法官的手表示。

  原来,一年前张阿姨也有个类似的官司。“当时我输了官司,心里不服气,现在想通了。以后欢迎你们常来社区现场开庭。

  为使巡回审判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石狮法院依托覆盖全市的“法官工作室”开展“百件案件巡回审判进社区”活动。巡回审判的案例涵盖相邻纠纷、民间借贷、婚姻家庭、买卖合同等11种案件类型,为群众奉上了一场现场版的法律大餐。

  有案解案,无案释法。2014年,通过“法官工作室”这一平台,石狮法院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0多件,协助教育社区矫正人员94名,快速介入引导5起集体欠薪案件妥善处理,帮助809名工人讨回工资。

  ■“一站式”息讼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而住在林边社区的洪某甲和洪某乙却因一点小矛盾陷入混战,而且一闹就是十几年。

  事情还要从2001年说起。当年,洪某乙翻建老房子,在安装西面铁窗时,铁窗的外栏杆向外凸出部分空间。住在隔壁的洪某甲认为洪某乙侵占了他的空间,双方就此发生过多次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当年5月,双方经过邻里调解,暂时缓解争吵。但这14年来,双方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引起争吵,甚至连双方的子女也加入到争吵当中。去年11月,双方子女矛盾升级,互毁财物。

  湖滨法庭社区法官李美好知道此事后,主动联合社区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及社区老人协会等人员,召集双方及其子女到“法官工作室”进行调解。

  李美好仔细查看双方当年签订的协议书及房屋现场照片等资料,并耐心倾听双方意见,努力寻找矛盾产生的根源。

  经过四个小时的耐心沟通,洪某甲与洪某乙双方及其子女均同意各退一步,且双方均表示日后再有矛盾产生不再采取过激行为,会及时向社区反映。这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纠纷”终告结束。

  “宁可自己多跑十公里,也不让群众多走冤枉路”。在石狮,每一个社区“法官工作室”都是一个综合的诉讼服务中心,从立案、送达、执行到矛盾纠纷化解、社情民意收集、指导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矫正帮教等功能一应俱全。石狮法院通过遍布全市的“法官工作室”,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无差别、标准化的诉讼服务。

  来自台湾的陈阿婆在石狮乘车遭遇交通事故,人还在医院治疗,肇事者却拒绝支付医疗费用。为防止肇事者转移财产,社区法官谢清限了解到事情后,带领工作人员到陈阿婆所在医院办理财产保全手续,并在随后查封了肇事者的车辆。陈阿婆继续治疗的费用有了保障。

  根据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要,石狮法院依托127个“法官工作室”,开展上门立案、上门调解、上门送达等一系列服务。此外,还在工作中简化诉讼程序,强化快速执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的服务和保障职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同时,针对企业、群众的司法需求,石狮法院开设法官讲堂,实行“订单式”的法律服务定制,让法官按群众需求进村入户说法释理,确保每一场法官讲堂都是群众急需的。

  林明容告诉记者,以前的法制宣传方式较为单一,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群众的司法需求,近期,他们创新法制教育方式,实行“订单式”的法律服务订制,实现从“关门审案”到“开门讲法”的转变,大大拓展了司法公开的形式、领域和受众范围。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林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