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祥芝镇构筑渔业纠纷调解“三个三”机制
石狮市祥芝镇作为全国渔业重镇、福建省渔业十强镇,祥芝渔港为全国五大渔港之一,系国家中心渔港,船只达750多艘,总吨位近17万吨,年渔业产量约30万吨,从事渔业生产近万人。每年数十起的渔业生产纠纷成为困扰该镇渔业生产发展的一大难题。为此,该镇从纠纷调处原则、调处模式、调处方法等三大方面入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渔业纠纷调处机制,真正实现“渔业纠纷不出镇”。2014年以来,该镇共发生43起渔业生产纠纷,均调处成功。
一是遵循三项调处原则。人本原则。渔业生产纠纷大多数是因发生伤残,甚至死亡而引发的,所以在调处纠纷过程中遵循人本理念尤为重要。每起伤亡事故发生后,该镇渔业协会、村委会或者船东必在第一时间送去人本关怀,安慰伤者及其家属,让他们体会到人文的关怀和温暖。守法原则。渔业生产纠纷都会涉及赔偿问题,遵循法律法规,使得调处赔偿工作有据可依,更有说服力,这是调处工作的关键。该镇在调处每起纠纷时都会及时咨询镇司法所或请司法所介入指导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并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下进行调处,切实做到有理有据。同时,平时加大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开展船员、船东及渔业协会会员的培训活动,通过信息平台发布有关海事的法律法规信息,有效提高了渔船民的法制意识。三年来共发布信息30多万条。不影响作业原则。渔业生产往往需要及时往返作业,若发生纠纷,船只便需停下解决调处势必影响生产作业,因此该镇积极完善制度,建立以渔业协会为依托、政府和村组织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有效、值得广大渔民信赖的调处平台,实现在不影响作业的前提下,纠纷双方能进行实质性的调处。
二是建立“三位一体”调处模式。该镇建立了镇政府指导协调,村委会、渔业协会主抓的三位一体工作调处机制。镇政府提供法律法规及政策咨询和支持,指导调处工作,引导在法律法规政策范围内开展调处工作。村委会则负责协调纠纷双方当事人,安抚伤者及家属,渔业协会则具体负责调处工作,包括商谈赔偿事宜等工作。同时,建立调处流程,即事故发生——报告403救助电台——再报告渔业协会——渔业协会立即介入了解情况,同时报告村委会、镇政府——随即渔业协会着手调处工作,镇政府、村委会各负其责参与调处——达成调解意见。
三是实施“三为主”调处方法。以渔业协会主动介入为主。该镇渔业协会成立于2007年,系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会员绝大多数为船东及相关渔产业的业主,该镇针对渔业协会作为社团组织,即没有政府机关、村委会的条条框框,也不会像村民自发组织那样松散,它即有灵活性也有原则性,更便于从事纠纷调处工作,因此,该镇引入渔业协会参与到渔业生产纠纷调处工作中来,使之成为主力军,并敦促其组建了一支由德高望重、有相当文化程度且长期从事邻里纠纷解决,同时又熟悉海事的老船长、老航海手构成的调解队伍。目前,祥芝渔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专门抽调22人组成调解组,协会成立之初便设立“渔业救助基金”,设立固定的调处办公室,为调处工作奠定基础。2014年以来,渔业协会主动介入调处所有43起的渔业工伤纠纷,并全部调处成功,没有出现一例离开镇政府到上级上访的案例。以诚信为主。渔业生产纠纷绝大多数是发生在海上作业,一旦发生事故,必须立即送伤者进行救治,船只必须返航,但如果船只入港后留下来解决纠纷,势必影响渔业生产,为此渔业协会、村委会牵头建立了一套诚信机制,向伤者及家属作出承诺协调解决的保证,让船只可以继续出海作业,船东留下参与调处工作。从这一机制建立至今,各方均严格遵守,既不影响作业,也不影响调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调处工作的成功。例如,江西籍工人李云生受雇于闽狮渔06317号渔船,2015年1月21日谭金权在捆绑三角架时被钢丝打中胸部晕倒后急送石狮华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为了不影响该船出海作业,由渔业协会和村委会作出承诺,让该船继续出海作业,留下船东参与纠纷调处。以营造和谐的用工环境为主。渔业生产纠纷绝大多数系渔民与船东之间的纠纷关系,而现有的渔民大部分都是外来员工,在调处纠纷时,秉持着对等、适当照顾伤亡者的原则,在依法有据、合情合理的情况下,充分重视外地船员,注重帮扶济困,积极创造一个和谐、关爱的用工环境。例如,重庆籍工人卜发龙受雇于闽狮渔07883号渔船,2014年8月12日,在闽东渔场外海作业时,不慎被船上起网吊机撞伤,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调委会考虑到死者家境贫困,依照有关规定,在动员船东同意的情况下,增加了慰问金,给予了50万元的赔偿。
引入渔业协会这社团组织参与渔业纠纷调处工作,在祥芝镇已经实施多年,也成为该镇维护渔业生产秩序的有效举措,得到了各级和广大船东、渔民的肯定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