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发文:着力增强金融租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国办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配套政策、加强行业自律等八方面对金融租赁行业发展进行部署,旨在支持经济转型,拓宽“三农”、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通过加快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支持产业升级,拓宽“三农”、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科学规划和部署。《指导意见》从行业作用、重点业务方向、公司建设、配套政策、行业自律等八个方面,对金融租赁行业发展进行部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租赁体系。
产融协作——
支持产业结构调整
“金融租赁融资融物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特点,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诉求高度契合,这是出台《指导意见》的最重要原因。”工银租赁总裁丛林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租赁不但能够“腾笼换鸟”,帮助盘活存量资产,也能够实现“凤凰涅槃”,即通过租赁的方式帮助企业引进新装备、新技术,加快转型升级。在引来“新鸟”的同时,金融租赁通过发挥国际产能合作纽带作用,还可以让“旧鸟”找到合适的归宿,从而实现一举多得。
把产业和金融结合起来是金融租赁业的优势,以金融的方式进行资金运作,以对接物、资作为服务形式。《指导意见》提出要发挥其产融协作优势,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这个过程中,金融租赁业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发展。还要加快建设金融租赁行业发展长效机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工具。
加强基建——
提升金融租赁服务水平
“金融租赁业发展壮大,能够促进我国金融业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业内人士分析,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以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已不能满足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经济转型的实际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任务十分紧迫。而金融租赁通过业务结构设计可以帮助企业享受到增值税抵扣以及国家对特定行业的政策补贴等优惠,从而让企业得到比贷款利率更低的融资,降低生产成本。金融租赁还能够通过调节资产负债表,帮助企业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
金融租赁提供的是传统信贷产品提供不了的金融服务,对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是一种重要补充。此外,由于金融租赁产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和租赁资产作为证券化和安全投资目标的天然优势,使得金融租赁能够连接银行、保险、基金、信托、资产管理等其他各类金融业态,彼此形成紧密的合作,带动我国金融服务体系整体提升。
要突出金融租赁特色,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金融租赁行业,突出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特色,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为此,《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金融租赁公司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完善配套——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从行业发展阶段看,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空间依然很大,2007年国务院允许商业银行试点开办金融租赁公司以来,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新金融租赁公司不断涌现,整个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制约金融租赁业发展的监管、法律、税务、会计等方面问题不断凸显,需要在更广的范围达成共识,提高全社会对行业的认知度,统筹金融租赁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确保行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丛林说。
《指导意见》将着力解决这个问题,逐步完善金融租赁行业法律法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租赁物登记制度,落实金融租赁税收政策,推动建设租赁物二手流通市场,还提出完善监管体系,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防止风险交叉传染,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在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上市和发行优先股、次级债,适度放开外债额度管理要求。运用外汇储备委托贷款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符合条件金融租赁公司的支持力度。建立形式多样的租赁产业基金。
可以预见,随着金融租赁业与新技术的结合、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推进、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不断增强。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