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尽甘来 看102岁老人的长寿经
图为老人在清理家门口的水沟。
■生活艰难不忘感恩
1915年,张九丢出生后就被涵江区萩芦镇双亭村的一户穷苦农家抱养。她的奶奶和母亲两代人都是寡居,九丢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长大后,张九丢用羸弱的身躯支撑起这个苦难的家。上门的丈夫不但没有为她分忧,还赌博成性,把九丢结婚时的金手镯等饰品都偷出去变卖还赌债。看着嗷嗷待哺的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女儿小时候相继夭折,只剩两个儿子)和善良的养母,九丢擦干眼泪干起了男人活。她上山挑木炭到涵江城区卖,早晨天蒙蒙亮,喝些米汤充饥就出发,平均一天要走35公里路,脚上穿的草鞋磨破了就光着脚丫,有时饿得发昏就喝些水充饥……挑了7年的木炭,赚的钱却十分微薄。后来,一好心人介绍她到江口镇海边(离家20多公里)去挑小螃蟹回萩芦卖,一斤可以赚六分钱,生意好时一天可以赚一两元。前后10年时间,九丢为了生计,肩负重担走过不下10万公里的山路,其中的心酸和痛楚,只有她自己清楚。
虽然生活如此艰难,但九丢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那些烧炭卖的阿叔和卖螃蟹的讨海仔对我太好了,他们看我老实又可怜,每次都让我赊账,等卖完了再还钱,我一辈子都感激他们……”老人眼角泛着泪光,现在政府每个月都给她发补贴,逢年过节各级领导还会来慰问看望她,她常常教育儿孙们要珍惜要感恩,千万不要忘本。
■常年累月坚持劳动
1947年,她小儿子才5岁时,九丢的丈夫跟人去越南做理发生意,从此便杳无音讯。在旧社会的农村,孤儿寡母的家庭最容易遭人欺负,勤劳的九丢利用山地种了枇杷、龙眼等果树,可是等果子挂满枝头时,却经常被人偷摘了。厚道的九丢没有指桑骂槐,而是往更高的山上再开荒种果树。每当果子成熟,九丢自家留部分后,其余的都分给左邻右舍品尝。她总是憨厚地说:“越干活越有力气,闲着我倒是不习惯。”于是,她家的房前屋后,菜地绿油油,鸡鸭成群叫,勤劳的她让这个清苦的家靠自给自足渡过难关。
后来,分田到户,已经60多岁的九丢一个人把家里的几亩地都种了,春耕秋收,从没闲着。直到84岁,她还能挽起裤管下田插秧,速度不亚于年轻人。在子女们的一再劝说下,从85岁起,她不再下田干活,但是把家里里外外都拾掇得干净整齐。常年累月坚持劳动也许是九丢老人长寿的重要原因。即使上了百岁,老人仍然坚持每天动手打扫整理自己的房间,独自上下楼梯,坚持自己盛饭、洗碗。屋前空地的水沟她也是隔三差五就去打扫,有时还会去喂鸡。闲来无事时,她会找来红纸和花剪,剪各种各样的红灯笼和“顺风顺水”、“五谷丰登”等字样的纸花。让人佩服的是,老人不要戴老花镜,而且双手丝毫没有颤抖。
■儿孙孝顺尽享天伦
九丢老人一生坎坷,苦尽甘来,晚年的她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她的两个儿子都有出息,大儿子金堂考上了福建建筑工程学校,毕业后分配在沙县从事建筑工程设计。九丢老人85岁后经常跟随大儿子一家在沙县居住,孙子们都对她很好,周末经常带她喜欢吃的甜点回家看望。
她的小儿子金通福建师范学院毕业后,几十年来一直扎根莆田山区、沿海中学教书育人,前十来年已退休返乡。从去年起,九丢老人在老家双亭村跟随小儿子一家安度晚年。小儿媳贤惠孝顺,老人爱吃用盐水腌的小螃蟹,她就会特意步行一两公里到镇集市去买,然后回家精心腌制。外嫁的孙女们隔三差五也会带新衣裳等回家看奶奶,上小学的曾孙女晚上睡觉前还会给曾祖母捶背。
在融融的亲情中,九丢老人与健康相伴,开心地享受着晚年岁月。老人生活很有规律,每天都是晚上八九点入睡,早晨七点左右起床,中午午休两三个小时,不像大多数老年人那样“少觉”。老人也不挑食,但主要以素食为主,自家种的萝卜、白菜、地瓜几乎天天吃,很少从外买菜。老人饭量稳定,饮食规律,三餐一般都是一碗饭搭配一碟菜。
“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衷心祝愿九丢老人健康长寿,幸福快乐!(林亦霞 吴美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