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模式频启 福州治水提速

30.09.2016  18:13
  

  中新社福州9月29日电 (龙敏)“福州又又又看海了。”9月28日今年第17号台风“鲇鱼”来袭,福州普降暴雨,市区内涝严重,不少网友这样戏谑。

  短短一个月之内,福州城区已三次开启“看海”模式。

  位于闽江畔的福建省会城市福州,进入汛期每遇台风暴雨袭击,主城区便饱受内涝的困扰。尤其是,2005年的台风“龙王”给福州人留下了痛苦而难忘的记忆。当时,福州中心城区全城内涝,几天后才逐渐退去,损伤惨重。

  在9月27日闭幕的中共福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城市内涝再度成为最热话题。福州市水利局给出福州内涝灾害频发的五大原因:极端天气频发、地形地貌特殊、蓄洪滞洪能力弱、内河排涝能力不足、防涝排水设施标准低。

  “极端天气频发”被排在五大原因的首位。统计数字也显示,2005年以来,登陆或影响福州的台风当中就有23个是强台风或超强台风。

  新一届福州市委领导层表态称,未来5年,将通过方方面面的举措增进民生福祉,其中包括加快解决市民普遍关注的城市内涝问题。

  在目前福州的规划建设中,有两条路径被认为是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良方,一个是海绵城市建设,另一个是排水系统。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2016年4月,福州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

  福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城市研究中心工程师蔡辉艺介绍,根据试点区选取原则,选取鹤林片区和三江口片区为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区域,重点解决径流污染、城市有机更新(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突出问题,并配合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福州市城乡规划局也在推进海绵城市“雨洪公园”建设。除建设海绵城市之外,福州市拟采取上截、中疏和蓄滞、下排等对策,提升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其中,“上截”主要是为解决山洪入城问题,拟在江北城区北部山地建设山洪防治及生态补水工程。

  福州城区现有百余条内河,河网密度超过了广州、宁波等城市,城区水系成为行洪排涝的主要通道。因此,福州在推动内河整治的同时,日前又启动首批31个水系治理项目,涉及排涝基础设施、内河清淤与水量分流、易涝点改造等三大工程。

  福州吹响了新一轮的城区“治水”集结号。蓝图已经绘就,但任重道远,福州治水仍需“快马加鞭”。(完)

【编辑:陈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