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防指召开2014年汛后防汛抗旱形势会商会议

22.10.2014  20:07

今年汛期基本结束,当前到明年开春是我省的枯水少雨季节。为做好未来几个月的防汛抗旱工作,10月22日上午,省防指组织了今年汛后防汛抗旱形势会商会议,回顾了今年汛期灾害性天气情况和特点,对汛后天气态势作了分析会商,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今年以来汛情及灾害情况回顾

今年以来,我省汛情总体上较为平稳,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降雨总体偏多、分布不均

今年以来,我省遭遇了23场暴雨过程,其中引发洪水超警的9场、成灾的8场。降雨量总体偏多,1月~10月15日全省平均雨量1577毫米,从时间分布看,汛期(4~9月)雨量1311毫米,较常年偏多超过1成,其中5月份偏多近5成,7、8月份偏多近3成,特别是顺昌、武夷山、建阳、松溪、建瓯、光泽等地8月实测雨量为历史同期最大。从空间分布看,总体呈现北偏多、南偏少格局,宁德、南平、厦门偏多2成,宁德1988毫米为全省最多,厦门1122毫米为全省最少;三明、福州和平潭持平;龙岩、莆田、漳州、泉州偏少1~2成。

(二)洪水场次较多、量级不大

全省共有27条河流92站(次)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洪水场次较多;洪水的重现期均在8年一遇以下,量级不大;其中最大量级洪水出现在闽江支流富屯溪,洋口站5月22日发生略超保证水位0.12米的洪水,实测流量9100立方米/秒,为5月份历史同期实测最大流量;闽江干流水口水库今年最大入库流量20600立方米/秒。 

(三)台风数量偏少、危害较重

今年,我省先后遭遇了6个台风,其中10号“麦德姆”正面登陆,5个影响(7号“海贝斯”、15号“海鸥”、16号“凤凰”和19号“黄蜂”),台风数量较常年偏少;特别是8月份无台风登陆或影响我省,为1989年以来首次。7月23日,第10号台风“麦德姆”在福清市登陆,并滞留近20个小时,给我省特别是中北部沿海造成较严重损失;第19号台风“黄蜂”恰逢天文大潮,风暴潮影响严重,沿海多个潮位站持续超警戒,其中龙海石码站出现建站以来的第2大高潮位。

(四)江河来水略多、蓄水平稳

受降雨偏多影响,1月~10月中旬,各主要江河来水比与常年略偏多,其中交溪多30%,闽江多13%,木兰溪偏少6%,汀江、九龙江偏少2成,晋江偏少近4成。得益于科学调度,大型水库蓄水量有所增加,据10月21日21时统计,全省21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81.36亿立方米,占正常高蓄水量的77%,较常年同期多8%。受近期持续少雨、气象干旱的影响, 118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6.24亿立方米,占正常高蓄水量的61%,有所减少,但与常年基本持平。

二、秋冬季天气态势分析

由于9~10月我省降雨持续偏少,部分县市出现不同等级的气象干旱, 10个县市连旱日数超过50天,最长为南安市62天。预计,10月下旬我省降雨仍偏少,气象干旱可能进一步发展。

根据会商分析,秋冬季(11月~2月)总降雨量全省大部分县市偏多。其中,11月降雨量偏多1~2成;12月偏多5成以上;1月偏多2~5成;2月偏少2成左右。虽然秋冬季降雨偏多,但绝对数较小,对缓解旱情影响不大。

三、下一阶段工作的建议

会议认为,我省今年汛期已基本结束,下一阶段是枯水少雨季节。建议针对性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要加强水库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供水需求;要按“先生活、后生产”原则,细化制定用水计划,节约用水,优先保证人饮用水安全;要抓住有利时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加强水库科学调度,在满足枯水期的基本用水需求的同时,为明年春耕生产多蓄水。

(二)做好海上保安工作。 秋冬季节,受冷空气影响,我省海域风力7~8级、阵风9~10级、浪高5米成为常态,且经常雾气较重、能见度较低,海况恶劣,出海作业渔船要注意安全。海洋与渔业部门要及时作出具体安排。

(三)做好回顾整改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全面回顾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举措。要抓紧修复水毁设施、维护应急设备、补充物资储备,提前计划好明年迎汛的各项准备工作。

                    省防汛办

                      2014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