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项目“闽南迪斯科” 从厦门走向全国
翔安拍胸舞。 记者 晋君 摄
人物名片
黄谷,1953年出生于翔安区新圩镇金炳村,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拍胸舞代表性传承人。拍胸舞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厦门翔安区新圩镇金炳村是“闽南迪斯科”———拍胸舞的发祥地之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拍胸舞代表性传承人黄谷今年62岁,他告诉记者,他的祖先跳拍胸舞可以追溯到200年前。
每到丰收之时,农民们就会在田间头戴草圈、赤裸上身,然后用双手依次拍击胸、胁、腿、掌,并不时抚胸翻掌、扭腰摆臀,将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拍”得淋漓尽致。如今,这种表现形式发展成为闽南特色舞蹈“拍胸舞”,素有“闽南迪斯科”之称。拍胸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之一,是古闽越族舞蹈的遗存。
巧妙融入动物形象
“拍胸舞就像体育锻炼一样,每次表演完都会满头大汗。”黄谷告诉记者,他从小就跟随叔公学跳拍胸舞。多年来,他坚持跳拍胸舞,身体一直很好,“无论是干农活,还是跳舞,我都精力充沛。”除了演出外,他还是以在家种田过生活。像大妈爱跳广场舞那样,结束一天的劳作后,黄谷和几位邻居便聚到一起,放起音乐,跳上拍胸舞,畅快淋漓。
特别的是,黄谷在传统的拍胸舞中加入了一些小动物形象的动作,比如青蛙游泳、公鸡展翅、老鼠出洞等。“原来的拍胸舞是7响,即拍7下,由于伴奏的音乐是8拍,所以如今拍胸舞的基本动作也延伸为拍8下。”黄谷介绍。
让拍胸舞走进校园
上个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现场,在富有闽南特色的鼓点配乐中,20多名金炳村村民踩着整齐的节奏,齐刷刷地抬起左掌向着自己的右胸猛力拍击,接着是右手拍向左胸,而后扬起手臂和手掌分别下击胁部和大腿,有序地击拍胸膛、手臂、大腿和额头,继而又用双臂猛夹两胁,发出响声。他们面部表情生动,十分诙谐,时常引起观众哈哈大笑。
据了解,跳拍胸舞的都是男性,从前是女性打鼓当节奏,而现在,换成了播放音乐伴奏,女性就不再参与了。金柄村的男性,小到六七岁的孩子,大到老人,都会跳拍胸舞。这要归功于金谷让拍胸舞进校园,他每年都会义务到村里的小学教孩子们跳舞。此外,厦门其他区的学校和单位只要邀请他教跳拍胸舞,他也乐意前往。
在青运会上表演
不只是在丰收的时候跳拍胸舞,这喜庆的舞蹈如今发展到婚礼、公司庆典等热闹的活动上,不少人会邀请金谷和村民们前往跳舞助兴。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把拍胸舞跳到了全国,不仅与其他城市的非遗文化进行交流,还曾在全国青运会上表演。在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我孙子也喜欢跳拍胸舞,跳得很好。”黄谷告诉记者,自己的孙子7岁了,读小学一年级。“作为传承人,我有责任将拍胸舞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小贴士
拍胸舞为男性舞蹈,舞者头戴草圈、赤足、裸上身,舞蹈动作以蹲裆步为主,双手依次击掌、拍击前胸、两胁、腿部,高昂、激越时可双脚反复顿地,双手使劲将胸、胁、全身拍得通红;舒缓和畅时则抚胸翻掌、扭腰摆臀,动作圆柔而诙谐,活泼而妙趣横生。
作者:段圣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