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饮机变“洗衣台”是文明更是管理问题

23.05.2017  16:52

  本月底前,10台新公共直饮水机将在吕岭路和金山路一带正式“上岗”,届时,口渴的市民经过时,可来一口直饮水解渴。厦门目前已投用约140台公共直饮水机。连日来,晨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有些市民把直饮水机当“洗手台”,甚至当成“洗衣台”,不文明使用行为较为常见。(海西晨报5月22日)

  城市路边的直饮水机作为一种人性化和便民化的公共设施,在不少发达国家随处可见。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国际化场所也都设有直饮水设备。比如在杭州,早在2003年西湖景区便陆续出现了直饮水机。然而就实际来看,原本时尚与直饮水机人性化是一组相当和谐的搭配,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却并不如想象的好,乃至出现了厦门这样的城市路边直饮机变“洗衣台”的极端个例,一定程度上便民服务变成了便民摆设。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不错,像厦门这样,一些市民把直饮机变“洗衣台”,直接凸显的无疑就是这些人的文明素养缺乏,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市民必要的文明意识,当然刻不容缓。但问题是,直饮机之所以变“洗衣台”,从根深层的原因看,或者说从管理的内部因素看,还是与管理的质量不高有着更密切的不可忽视的联系。

  一方面,直饮机的日常管理不到位降低了市民对直饮机的美好感触。比如在厦门的瑞景商业广场公交站(往莲坂方向),这里的一台直饮水机台面上不仅布满灰尘,且底部一水管还在不停地滴水,致一片区域积累水渍,且已长出青苔。如此的卫生、维护场面和成效等,如何让人感受的得到这是直饮水点,或者说是放心饮水点?

  另一方面,直饮机功效宣传不到位。城市路边直饮机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具体到普通市民来说,还是一个相对较为新鲜的食物,尤其是对直饮机原本相对很过硬的水质量安全,群众缺乏必要信任度。比如很多市民宁愿买矿泉水也不喝直饮机的水,就是对此很好的侧面佐证,同时也折射了有关方面在安装直饮机的同时,相关的水质量安全保障宣传还没有有效跟上,造成了社会对直饮水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放心饮用感。

  再一方面,群众不文明使用直饮机行为,比如在直饮机上洗衣服,把直饮机当洗手池、垃圾箱等,得不到及时应有的制止和处理,也进一步让相关的不文明行为更加的增多甚至泛滥,进一步降低了社会对直饮机水质安全的信任。

  可能的原因还有不少,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但这些已经能够有力说明,直饮机变“洗衣台”,进而让市民对直饮水“不感冒”,甚至敬而远之,市民个人的素质、作为等当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亟待关注和改变的因素,但更根本上说,这则是一个管理不及时、不到位结出的恶果。

  城市路边设置直饮机,要数量更要管理质量。直饮机变“洗衣台”,有力警示有关方面为便民布置直饮机等便民设施,绝不是简单布置这么简单,而是要做足必要的基础工作,比如通过宣传让市民充分了解相关便民设施的功效等,能够积极放心使用;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便民设施要布置更要严管,给市民使用以良好的状态、形象等条件。(泉州市委文明办 余明辉)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