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盲教师张芸忠诚坚守三尺讲台 妻子:我是你的眼
张芸老师在道德讲堂上分享自己的教学历程
“正常人的眼睛如果是长明灯,那他的眼睛就是蜡烛,蜡油什么时候燃尽,眼睛就用到什么时候。”当医生为他的眼疾下了这样的评价后,他也曾彷徨,却不曾放弃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的理想。他叫张芸,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虽身患视盲,却在诲人不倦的教育之路上不断攀登,把理想放飞讲台。
15日,福州市道德讲堂走进福州市教育局,来自福州三中金山校区张芸老师用真挚朴实的语言分享自己的经历,他的妻子黄少红的默默付出也感动所有在场人员。
视盲老师梦想之路光明无限
1985年,大学毕业的张芸志愿回到闽北山区老家,走上自己梦寐以求的教育工作岗位。20年后,他和妻子相继通过教师招考,到福州三中金山校区任教。2008年,老天似乎跟这个勤勤恳恳的人民教师开了个玩笑。他被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还伴生眼底黄斑,双眼视力急剧下降。这是当今医学界公认的眼睛“绝症”,多家大医院医生都这么告诉张芸:病情发展具有不可逆性,任何救治只能控制恶化速度。”
面对人生的再次抉择,张芸最初有过“自然下课”念头。他思忖,出现如此大的变故,再继续教书搞不好会引发学生、家长质疑;但全退也不妥,不上讲台了,可以专心做些行政事务或者教研工作。然而,在与领导、同事等交心相谈之间,张芸觉得自己无法放弃自己热爱的讲台;而后,已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他发现,熟悉的教学环境、烂熟于心的教学流程内容完全可以弥补因视力下降带来的缺憾。
6班、7班、8班……由于眼疾,张芸每次都在心里数着班级才到教室,但他却说,从校门到讲台是他最熟悉的距离,课堂上的欢声笑语是他最神怡的音节,就这样放下,他做不到;于是,他花更多的精力,精研教学,探索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只为学生能学到更多。
共2页 1 2视盲老师“芸”教学受学生喜爱
2012年8月,张芸双眼的病情一天天恶化,视力也跌落至视盲等级,只能依稀辨别物体轮廓,无法正常辨识文字。“如果有一天,我教的学生及其家长对我提出质疑,或者我给学校带来负面的影响,这将是我的授课生涯句点,但新的教育工作领域我将继续前行。”抱着这样的想法,张芸没能舍得离开讲台,在课堂里一站又是两个年头。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芸所执教的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稳居整个年段的中上水平,这还要得益于他摸索出的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一是“循声问学”法。张芸听新闻、讲座、集备,还自费远程学习,通过“听”实现“学”,通过“问”实现“知”。
二是“胸有成案”法。张芸在实践中发现,只要是黑色底板大号白色字迹他都能依稀可辨。于是他备课时把电子文档页面设置成黑底超大字号的白色黑体字,上课时贴近黑板写板书,用不寻常方式为学生还原了寻常的课堂。
三是“生读师评”法。他改常规“手批”为“口批”,面对面批改作业。就在这一问、一记、一读、一评间,为学生搭建起明亮的知识殿堂。
“看得见的时候,全班的作文加班一晚上就看完了,现在花的时间要更多。”虽然要耗费更多精力,但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张芸十分乐在其中,“学生们很高兴,觉得自己的想法能向老师直接表达出来,沟通得更好,写作文就进步得更快了。”
妻子:我是你的眼
孜孜不倦的张芸获奖无数,成为他辛勤教学的最好见证。15日,福州市道德讲堂上,张芸一再感谢的,除了领导和同事,还有那个站在他背后的女人——他的妻子黄少红。黄少红也是福州三中金山中学的老师,教的是英语。“我的眼睛慢慢看不见了,我的妻子就和我说‘我就是你的眼睛’。”张芸动情地说道。
在遭逢眼疾打击的过程中,同为人民教师的黄少红一直默默支持着张芸的梦想。“她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张芸说道,妻子一如既往地照顾他,在工作上也给了他不少的帮助,在张芸探索出“生读师评”的方法前,教英语的妻子还一度帮教语文的丈夫念作文,帮助丈夫更好地改作业。
15日,张芸老师的经历让在场听讲的市教育局工作人员感触颇多,市教育局监察室副主任王云锋说:“拿身边典型照镜子,特别管用、触动也大。”
(福州新闻网记者 胡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