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未来百姓健康生活六大亮点

21.10.2014  10:27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 20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意见提出了营造健身氛围、倡导健康生活的多项举措,将在未来影响每一个积极投身运动健身的人。

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健身圈

【现状】长期以来,国内大量的体育场馆是为满足高水平竞赛而建,不少场馆在举办完赛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闲置。据粗略调查统计,全国有6000多个大型体育场馆,数量明显不足,定位于为大众健身服务的中小型场馆设施缺口更大。

【亮点】意见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点评】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一个城市大型场馆不宜多,应该更多建一些老百姓身边的中小型场馆。公众真正需要的是深入社区的运动场所,设施规格不用很高,满足基本的健身锻炼需求即可。

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

【现状】2009年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工间操,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然而,现在很多单位并没有安排工间操时间,有的单位只在固定时间播放广播体操音乐,实际参加的人并不多。一些学校把体育课、课间操、体育项目活动加在一起算平均值,勉强符合“每天1小时”要求。

【亮点】意见指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应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

【点评】华中示范大学教授陈元欣:应推动工间健身制度化。工会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能,培养职工健身意愿。同时,可以探索职工健身费用纳入福利支出。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应当把“每天1小时”变为“每天1节体育课”,作为要求列入教学大纲,至少保证能有40分钟的正规体育教育和训练,剩下的再由课间、课外活动补充。

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现状】根据《“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要求,纳入规划建设的公共体育设施应保持公益性质,向公众开放;学校内的体育设施应创造条件向广大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但是,在一些地方,出于管理和人力成本,公共体育设施一直在收费,有的项目收费还很高,百姓难以承受。

【亮点】意见指出,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点评】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其实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都提出了整合资源,开放公共体育设施的要求,只是目前具体落实的效果还不够明显。我们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还要继续在政策方面进行突破和引导,推动各级政府拿出具体措施,履行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

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

【现状】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球迷群体,但真正踢球的“足球人口”却连年萎缩,客观上制约了中国足球运动发展。近年来,通过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使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的学校超过5000所,注册人数近20万人,校园足球方兴未艾。

【亮点】意见指出,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

【点评】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张智:足球人口的普及是一个基础,但最终目的是水平的提升。我们希望所有校园足球布局的城市,能实现“人人踢足球,班班有球队,每个年级有比赛,全校有联赛”,营造起校园足球文化。

发展健身休闲项目

【现状】如今,各个城市的小区、公园和广场随处可见广场舞。广场舞一方面简单易学、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却因噪音扰民而遭到指责。广场舞火爆,既反映出体育场馆的缺乏,更说明百姓可以选择的健身项目还不够丰富。

【亮点】意见指出,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马术、航空、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

【点评】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体育运动的价值之一是对精彩生活的向往。目前,室内健身经过快速发展已进入市场饱和状态,户外健身却处于上升趋势。如果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体育消费和更丰富的体育休闲方式,将会推动体育产业实现大发展。

推广“运动处方

【现状】运动处方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提出,指的是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或病人,根据相关检查,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持续时间等,从而取得健身或康复效果。目前,这一概念在我国并不普及,绝大多数医院只提供药物处方,并不开具“运动处方。

【亮点】意见指出,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点评】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林显鹏:在发达国家,卫生与体育是密切结合的,医生会用理论指导大众健身。当前,我国慢性病人口持续增加,如果通过“运动处方”提前干预,能够预防疾病发生、有效增强体质。(记者赵超、安蓓、陈炜伟、吴书光、李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