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刷险难完全转嫁风险 保额有限制规定免赔条款

26.04.2016  09:48

  福州新闻网4月26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杨剑峰)卡在身边,钱却在异地被盗刷,或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被转走……近年移动互联网在给市民消费支付、金融理财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个人账户资金被盗的消息也屡见不鲜。鉴于此,部分保险公司推出了“盗刷险”,市民银行卡遭到盗刷,可由保险公司兜底,其中银行卡账户保障金额最高为50万元。记者昨了解到,市民借助“盗刷险”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但受限于最高保额等因素,仍难以完全转嫁风险。

   两大账户均有保护伞

  记者昨注意到,目前,人保、平安、华安、阳光、众安等多家保险公司均推出了个人账户资金损失保险产品。如中国人保推出的银行卡安全险,保障金额为1万元、2万元、5万元、10万元和50万元,对应的保费为4.88元、8.98元、22.88元、39.88元和135.88元。众安保险上线的个人账户银行卡“盗刷险”,保障金额分为1万元、10万元、20万元和50万元四档,对应的保费也分别为5元、35元、66元和108元。

  各家保险公司“盗刷险”各有针对性,目前“盗刷险”保障的账户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常见的银行卡账户,保障主要包含三大类。第一类为银行卡线下盗刷,包括客户在银行柜台、ATM以及各类刷卡消费场所发生的盗刷;第二类为网银渠道的盗刷;第三类为手机银行渠道的盗刷。银行卡账户则包括借记卡、信用卡和信用卡附属卡。

  二是针对眼下日益增多的第三方支付账户被盗刷情形。如支付宝此前推出的账户安全险,2元保费最高赔100万元。其保障范围包括余额宝资金被盗用的损失;快捷支付被盗用的损失;支付宝账户被盗用的损失;手机丢失和电脑中毒导致的资金损失。不过该险种只针对支付宝账户被盗进行赔偿。此外,平安保险前几年也上线了个人账户资金损失保险,除了银行卡账户损失可赔付外,第三方支付账户被他人盗用也能索赔。该险种保障金额分为五档,从2万元至50万元不等。

   保额越高

   保费差别越大

  另外“盗刷险”还把一种特殊情形列入保障范围,即被保险人或其已投保附属卡的持有人在被犯罪分子胁迫的状态下,将个人账户交给他人使用,或将个人账户的账号及密码透露给他人造成的损失,也可由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目前“盗刷险”除了可以在公司官网上购买外,多家保险公司都与国内一知名电商合作进行线上销售。记者昨上网比较,同一渠道上不同保险公司产品大同小异。保额设置既有四档也有五档,但保额最低多为1万元,最高为50万元。保费方面,保额越高,保费差别相对越大。如1万元保额对应的保费,人保为4.88元;众安保险为5元。50万元保额对应的保费,人保为135.88元;众安保险为108元。不过市民在购买时,除了价格外,还应重点了解保障范围和免除责任。

   风险难以完全转嫁

  据介绍,投保人购买“盗刷险”后,一旦发现卡内资金损失,应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热线报案、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拨打银行客服电话报案并同时申请挂失。业内人士表示,以上3个电话须全部拨打,以便在理赔时提供相关资料。在理赔时客户需要提供保险凭证;被保险人或其代表填写的索赔申请书;损失、费用清单;公安机关报案证明;盗刷或盗用的记录等。

  不过“盗刷险”难以完全承担资金被盗刷的损失。首先是保额有限制,目前银行账户保障金额最高为50万元,支付宝账户保障金额为100万元,而且“盗刷险”限定每人投保1份。同时保险公司只按客户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消费者遭到盗刷之后,如果已经由发卡银行或支付机构承担了相关损失,保险就不会再参与这部分的赔偿。

  其次,不是所有的资金损失都可由“盗刷险”买单。相比责任范围,“盗刷险”也规定了一些免赔责任条款。如有的公司规定被保险人或其附属卡的持有人在没有被胁迫的情况下,向他人透露个人账户号及密码,或者有的公司规定被保险人未遵循银行卡使用条例导致的损失;被保险人挂失前48小时以外的损失;非实名的银行卡被盗用。

  虽然“盗刷险”可减少出现盗刷后的资金损失,但避免遭到盗刷才是上策。因而消费者平时也要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账户,避免账号和密码等信息泄露以免资金被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