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尽责或丢监护权 厦门酝酿开展相关试点工作

22.06.2014  11:34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主要包括六项内容:

    1、建立未成年人社区保护网络

    2、加强家庭监护服务和监督

    3、保护受伤害未成年人

    4、开展困境未成年人救助帮扶

    5、健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

    6、完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

    对孩子监护失当的父母等监护人,将被撤销监护权。日前,在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讲习班暨经验交流会上,民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多家试点未成年人保护的地区,将开展监护失当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个案实践工作。昨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作为首批试点未成年人保护的地区之一,厦门正在酝酿准备开展相关的试点保护工作。

    去年5月,民政部在北京等全国20个地区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厦门被列入其中。昨日,民政部公布第二批试点单位,深圳等被确定为第二批试点单位。

    此次会议指出,各试点单位将逐步建立“以家庭监护为主体,以社区、学校等有关单位和人员监督为保障,以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合力。构建“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城乡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网络,建立监测、预防、报告、转介、处置“五位一体”的联动反应机制,健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无缝衔接的运行机制等。

    厦门在未成年人保护上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此次会议同时表示,今后还将逐步构建政府部门负责政策制定、资金保障、技术支持、监管评估,专业社会组织、基层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监护情况调查评估、监护教育指导、替代照料养育、帮扶转介、关爱保护等具体工作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运行机制。

    【解读】

    何为监护失当

    《关于开展家庭监护失当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遭受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暴力、虐待、遭弃、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或被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携带、利用、纵容乞讨的未成年人都属于监护失当未成年人。当地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其监护权的诉讼,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依据人民法院的判决,将临时照料的未成年人移交监护人或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监护人。(记者 李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