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中国青年网、福州新闻网、腾讯2017.3.24:3名大四男生的“皮匠”养成记

24.03.2017  22:34

3名大四男生的“皮匠”养成记

福州晚报 2017年03月24日期第A8版:福州·社会

宿舍当工作室,趴地上穿针引线;他们说:失败又何妨,我们才二十出头呢

■记者陈丹/文张旭阳/摄

自己买牛皮,自己设计,自己裁剪、制作,一个个美丽的皮具物件,就这样从他们灵巧的双手中诞生了……

在福建工程学院,3名大四的男生利用课余时间,干起了皮匠的活。他们或蹲或趴在狭窄的宿舍过道里,虽然没有工作室,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师傅,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从大一时买来第一块牛皮,歪歪扭扭缝线开始,到如今他们已制出了百余件作品,有些皮包一个能卖上千元。

他们享受着一针一线给皮革注入生命力的过程,而这手工活也为他们就业指明了方向。

学着室内设计却爱上牵针弄线

三个“皮匠”分别是曾小明、梅刚、欧福生,都就读福建工程学院的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学室内设计专业,可以说和手工皮具风马牛不相及。

昨日,在他们6人间的宿舍里,记者看到,因为没有工作台,他们的工具分散在宿舍角落,一拾掇,地上便多了几十种工具,有裁皮刀、手缝针、打孔用的棱斩、处理皮革毛边的打磨棒……

曾小明说,大一时,隔壁宿舍的同学展示了自制的皮夹,还带来整套制皮工具。望着那些工具,三人再也挪不开眼。后来梅刚买了一套的工具,还带了一张牛皮到宿舍里,他们分了牛皮,对照网上的教学视频自学。第一次制作的效果并不理想,曾小明还记得,牛皮上他们缝的线条要么乱、要么歪。

尽管如此,三人却感受到手工带来的乐趣,到处搜罗视频自学。没有工作台,他们就在宿舍地板上制作,趴着裁剪,蹲着缝针……“做着做着,浮躁的心就静了。”欧福生说,从大一到大四,三个人做了上百件皮具,有皮夹、皮包、皮带等等。

用生活费买工具窘迫时身无分文

要成为一名手工皮匠,工具和皮料的开销不小。入门时工具只用20多元的,到现在一件工具要花300多元,三个小伙子在“皮坑”中越陷越深。舍友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这3年多时间,估计投入2万多元了。

不过,他们都是从生活费中省下这笔开销的。“买一张皮有时就要2000多元,若是做好的皮具没有卖出去,日子就紧巴巴的。”梅刚还记得,最窘迫的时候,三人只能吃泡面,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舍不得买百来元的塑形棒,他们就到上街木雕城捡废料自己做。

为了弥补资金短缺,他们开始卖皮具,虽然要价不及市面一半,但从中尝到了甜头。若是他们三人分工合作,一个普通皮夹一天就能做好,若是复杂点的皮包,就要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

还记得,一个同学拜托他们帮忙给妈妈做一个皮包,三个小伙子一头扎在宿舍,一个拿皮子,一人穿针,一人引线,那画面他们自己想想都觉得好笑。

四年的坚持,并不是人人都理解。有的人觉得穿针引线是女人的活;有人认为他们学的是室内设计,怎么能轻易放弃;有的人觉得手工活比不过流水线的产量。但他们三人觉得,手工的魅力就在于带着匠人的心意、温度和思考,而且是独一无二的。欧福生说,好在他们的父母都愿意让他们走自己的路。

假若失败又何妨我们才二十出头呢

经过3年多的学习,三个小伙子已经能娴熟制皮,但心里却总没底,不知道自己的技艺如何。

大三时候,他们到市区有名的手工工作室实习,这才发现,因为学的是室内设计,他们对于色彩掌握比较敏感,包包设计中运用的颜色新鲜而独特。他们研发的新产品,有人不惜花上千元买。

现在,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能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心无旁骛完成手工梦。“这几年来,为了不打扰到舍友,我们打孔都垫在腿上。”曾小明说。

对于毕业后的路,小伙子们想好了,要做出个属于自己的皮具品牌。“假若失败又何妨,我们才二十出头呢!”他们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