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年:两岸的误解和冲突不妨从体谅与沟通开始
台北市的孟繁荔日前为《旺报》撰文,描述了自己沿着丝路自助旅游过程中与敦煌司机师傅姚师傅的对话,在相互了解彼此风俗人情之余,感叹“许多的误解、冲突和歧见多是源自双方的不了解,无论立场如何,都不妨先从体谅与沟通开始。”
全文摘编如下:
近月余的丝路自助旅程,不时有和当地人接触的机会,因此发生许多出乎意料的有趣对话。当他们得知眼前人来自台湾,总是显得兴趣盎然。
从“吃不吃馅饼”、“开桑塔纳不”、“汽油一升多少钱”内容五花八门,而我们也好奇回敬“年夜饭吃什么”、“端午节划龙舟吗”、“猪肉一斤多少钱”、“沙尘暴究竟有多可怕”等疑惑,一来一往,才发现彼此其实不若想象中的了解对方……
为搭乘前往吐鲁番的火车,我们必须一大早自敦煌市区包车前往130公里外的工业重镇柳园。透过偶然结识的司机介绍,与专跑“敦煌─柳园”路线的姚师傅联络,电话那头,这位略带乡音的先生口条利落,两三下谈妥乘车细节。
隔日,他比预定时间提早10分钟前来,笑嘻嘻地说:“路况不大好,咱们早点出发肯定来得及,没事儿。”
汽车飞奔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太阳缓缓自地平线升起,相较不发出惊叹与不断按快门的我们,日日欣赏如此壮阔美景的姚师傅则是一脸淡定地踩油门,直到眼前出现一根铁棍!
“应该是货车上掉下来的,这玩意儿可好,指不准还能卖点儿钱呢!”他赶紧将车靠边,笑盈盈地捡起沉甸甸的铁棍,无奈尺寸太长,怎么也塞不进后车箱。“先把它藏着,等回程再来取。”
姚师傅有点儿不好意思地向我们解释,随即将铁棍藏在路旁土堆,再暗暗做记号,心满意足的心情恰恰符合时下热门的小确幸。尽管肤色相同、语言文字相通,出生敦煌的姚师傅对台湾的认识几乎都是透过央视的节目与在大陆上映的台湾连续剧,而他天马行空的问题与我们包山包海的好奇,正是两岸交流的最佳契机。
在台湾,不时耳闻西北沙尘暴灾情严重,姚师傅坦言报导没有丁点夸张,他说春夏交际时特别会发生沙尘暴,先是远处天色变黄,不久就是夹杂厚重黄土的沙尘,白昼瞬间变黑夜。
冬季敦煌气候干冷,温度常降至零下20度,“零下20度!”见我们惊得目瞪口呆,他补充道:“那时肯定得开暖气,否则水管会结冰爆裂吶!”
“咱们这儿很重视传统中国节庆,像农历年、端午都是一家团圆。”姚师傅口中的年夜饭必备料理倒令我们大开眼界──没有丰富的大鱼大肉,而是一碗简简单单的燥子面,配料为敦煌人最爱的组合“茄辣西”(茄子、辣椒、西红柿)。
听来与平日相差无几的菜色,却是他口中举世无双的佳肴:“年三十家人团圆,那晚的扯条子(手工拉面)尤其好!”至于端午节,当地虽也吃粽子,却因为粽叶难觅,改成把馅料(花生、枸杞、大枣等)置于瓷碗中蒸熟。“有划龙舟吗?”姚师父听到疑问时笑开了:“咱这儿年雨量不到一百毫米,啥都蒸发光了,哪来的河可划呢!”
敦煌土生土长的姚师傅,多年前曾和朋友到上海等沿岸城市旅游,印象最深并非高楼大厦或都会繁忙,而是台湾人眼中再寻常不过的滂沱大雨和奔腾河流。
“海,只见过两次,感觉比洞庭湖还大很多哩!”如同我们难以体会河西走廊的严寒干旱,对一年未见几次甘霖的西北人,也极难想象被海洋包围的岛屿生活。“你们好福气,跑几千公里到这儿旅游,我哪天也有这样的福气能到台湾看看……”
我想,许多的误解、冲突和歧见多是源自双方的不了解,无论立场如何,都不妨先从体谅与沟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