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福建实践:一条富有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对并不轻松的扶贫任务,我省在“滴水穿石”的践行中,不断转变观念、开拓思路,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精准扶贫的福建实践
这是一组牵动人心的数字——
73.5万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低于3310元;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合计起来的生产总值不到全省总量的1/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不到全省的1/20;需要帮扶的贫困村,则有2200个。
这是一张令人鼓舞的成绩单——
近两年这23个县GDP增长都达到两位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增速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政和、古田、柘荣、松溪等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2014年全省20万人的减贫任务如期完成。
面对并不轻松的扶贫任务,我省在“滴水穿石”的践行中,不断转变观念、开拓思路,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时不我待,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从在福建工作期间写下《摆脱贫困》一书,亲自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到如今屡次强调精准扶贫,扶贫是他“花的精力最多”的事。对福建的扶贫开发工作,他也始终牵挂。
上世纪80年代,福建就在全国率先开展有组织的开发式扶贫,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和典型做法:率先在全国开展山海协作联动发展工作,对缩小山海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率先在全国实施造福工程扶贫搬迁,20多年来累计搬迁超过百万人;率先在全国选派党员干部到重点村驻村任职,万名优秀党员干部让村庄面貌明显改善,内生动力明显提高……
尽管成绩卓著,但我省至今仍有尚未脱贫的73.5万贫困人口。他们分多数处在偏远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差,资源禀赋严重不足。
让这部分人与全省人民一道奔小康,实现“十三五”脱贫目标,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庄重承诺。这是一场紧迫而艰巨的攻坚战。
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
2013年,省委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将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提出造福工程、定点挂钩、产业和信贷、智力、社会等多形式扶贫措施,形成扶持重点县、重点村、贫困户三个层面的政策支撑体系。
今年9月,全省深化精准扶贫工作会再度聚焦精准扶贫。省委书记尤权强调,要从原来的撒胡椒面式、光输血式的扶贫,转向订制式的、有针对性的扶贫,从开“大处方”、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扶贫,转向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扶贫。
全面深化精准扶贫,不是选做题,而是必答题。
确保每年减少5万户、20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18年,完成国定贫困线以下人口的脱贫任务;到2020年,完成省定贫困线以下人口的脱贫任务。目标既定,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