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价廉的明星药无利可图 医院“独门药”渐少

15.07.2014  13:49

  海峡都市报讯 8元多一瓶的紫草油,不到5元一盒的皮肤软膏……近日,海都报陆续报道了福州各大医院的“独门秘方”(即“院内制剂”),让读者大开眼界之余,也提供了更多物美价廉的治疗选择。可记者调查发现,哪怕叫好声一片,这些自制药的生存空间仍很尴尬。

   历史曾是医院主打药

  “最早的时候,这些自制药可是医院的主打药。”省人民医院制剂室主管药师林雄说,很多医院从建院开始就有自制药物。上世纪70至80年代,缺医少药,很大一部分药物都是由医院自己生产的。可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2000年以后,药厂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曾经的“新药摇篮”逐渐萎缩,有的甚至成了历史。

  记者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拿到的数据显示,2005年前,全省有两千多个品种的“院内制剂”,如今仅剩下912个。“我们最多时生产一百多种药,但如今常生产的也就二十多种。”林雄说。

  不仅品种在减少,生产“院内制剂”的医院也在减少,如今全省仅剩下25家医院保有“独门秘方”。

   分析成本增加无利可图

  便宜又好用的自制药为市民所青睐,却为何越来越少呢?记者调查发现,无利可图甚至赔本是其“消失”的重要原因。

  附一医院和福州市皮肤病院都自制有治疗溃疡的“黏膜溃疡脂”,其中一种主要原材料“丁卡因”的价格从最初的17.5元/5克涨到200多元/5克。目前,这种药在两家医院都是“卖一瓶亏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