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好学校:泉州二小深化办学特色 彰显品牌魅力

20.08.2014  12:36

学校“六一”文艺会演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学生参加两岸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创办于1918年秋,位于鲤城区东观西台2号,地处“寸土寸金”的老城区中心地段,这使校园环境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长期以来,学校全体教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群策群力,秉承着“减负高效、提高质量、实践创新、全面发展、形成特色”的办学理念,以争创“三园四校(“三园”即全面发展的学园、轻松愉快的乐园、环境优美的花园;“四校”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校、教育教学管理示范校、素质教育先进校、信息技术实验先进校)、“三高三特”(“三高”即教师高水平、学生高素质、教育高质量,“三特”即办出科技、艺术、感恩教育特色)为办学目标,立足校情,不断深化办学特色,彰显品牌魅力,使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抓好环境文化建设,营造环境优美的“花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必须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使师生员工沉浸在优秀文化的氛围之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在环境布置方面我们有自己的独到性。首先,实行动态管理。我校的环境布置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定期更新。旧楼架空层和二至五楼转台各有九个小板块和四个大板块的宣传栏,每个月围绕不同的主题学校定期更换,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避免成为一种摆设。其次主题鲜明,新教学楼的架空层是学生最喜欢逗留的地方,因为那里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学校在那里定期悬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宣传板,有“科技与创新”“交规伴我行”“艺术之苑”“校史简报”……再次是学生参与,沿着楼梯拾级而上可以看见一幅幅学生的书画作品和手工作品,并标有年级、班级、姓名。这一切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充分体现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形成独特的人文氛围,使每一个专栏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

  二、落实减负提质工作,创设全面发展的“学园

  学校秉承着“思考改变人生,拼搏成就梦想”的校训,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减负提质为目标,不断地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努力创设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园地。

  1.构建学习型学校,为学校减负提质提供坚实保障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社会。我校从2007年开始进行“加强校本教研,构建学习型学校”国家级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措施。首先我们精心营造读书的氛围。学校图书馆内宽敞明亮,一排排书架井然有序;电子阅览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间办公室都有配备一套阅读展台,上面整齐摆放学校为教师们征订的报刊杂志。我校又联合海滨办事处和泉州越洋图书城签订了共建协议,为学校教师办理免费借书证,为老师们开辟了一个读书的好去处。我们还保证了学习的时间:每周二、三、四上午第一、二节分别为语文、综合科、数学集中学习时间,单周二下午为全校统一学习时间,双周二下午为备课组分组学习时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具体规范了学习的内容:设置统一的读书内容,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相应的学习笔记;学校坚持定期为全体教师分发推荐好书全员阅读,并展开专题讨论;集中观看影像资料,撰写心得体会,做到保质保量,让教师在读书中成长,为减负提质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业务基础。

  2.营造书香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书香校园的建设一直是学校的工作重心之一。几年来,学校通过营造书香校园活动,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学校首先以课文为“”,以优秀经典读物为“”,大力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学校专门成立了经典诵读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的《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诵读经典 传承文化”中华诵活动方案》,规定了每个年级的诵读书目,诵读要求及考核办法,同时还定期举行“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课本剧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比赛展示活动。2012年9月29日,我校排练的“望月抒怀”经典诵读节目参加泉州市“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比赛,获得了二等奖。通过开辟多渠道的读书网络,学校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邀请知名学者开设文学大讲堂,于2010年5月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勇英莅临我校为中、高年级学生作专题讲座; 2011年10月邀请著名儿童文学家、“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到学校作了一场“大自然给了我灵感”的文学专题讲座,与学校一千多名师生进行了一场零距离的文学接触。我们还在校报《太阳鸟》开辟了“读书沙龙”专栏,定期推荐优秀少儿读物、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每年3月、9月学校还会举办“好书伴我行——第二中心小学读书节”和“学雷锋弘扬福建精神”主题阅读活动,并在暑期举行“经典滋润童年,好书相伴永远”越洋杯学生读书征文比赛……多角度多渠道的读书网络,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真正实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

  3.创建特色班级,彰显校园特色文化

  “点滴浸润,润物无声。”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走和谐发展、彰显特色的道路,才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我校于2010年响应“红领巾先锋中队”的创建活动,提出了“创建特色班级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德育活动”的工作思路,全体师生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新策略,先后创建了如“书香浸润”“七色阳光”“我是小小书法家”等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学校通过特色班级的创建活动,彰显了班级个性,以特色培养特长,以素质教育带动提升,更好地开发了班主任与学生的潜能,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班级和学校的美誉度。

  三、丰富精神文化建设,打造轻松愉快的“乐园

  我们在特色建设中坚持植根校本,依靠课堂,以人为本,普及提高。在我校,既有坚持了二十七年的民乐艺术教育课程,也有在传承中创新的科技、感恩教育课程。学校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效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届的普遍赞许。

  1.民乐校本硕果累累

  我校全日制民乐艺术班自1987年创办至今已有27年,艺术班的民乐教学依托泉州市青少年宫,借助他们的师资力量开展艺术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艺术特长的民乐人才。历届艺术班学生受邀参加国内外演出30多场次,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小使者,艺术班学生演奏技艺日臻高超,铿锵激昂的《金蛇狂舞》、委婉动听的《采茶扑蝶》、活泼欢快的《喜洋洋》……一首首动听悦耳的曲子从学生手中奏出,使人感受到民族乐器的魅力。近几年来,我校艺术班学生参加省、市、区比赛屡获大奖。

  2.科技校本成效显著

  科技教育是我校的传统教育、特色教育之一。几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创新大赛,由专门的科技老师负责进行培训指导并带队参加,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泉州市青少年贤銮科技创新大赛、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有26人次获奖。

  学校认真总结科技教育的办学经验,组织科技组老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于2007年9月出版了校本教材——《科技活动》,并于2007年秋开始安排专职科技辅导员在四年级、五年级开设科技课程,进一步推进科技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3.感恩校本扎实开展

  学校于2008年10月率先启动了市级课题“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实验工作,通过在学校各楼层显眼位置张挂感恩格言,组织开展“感恩孝亲十个一”活动,结合传统节日扎实开展了许多形式不一,富有教育意义的感恩教育学习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在历经“摸索尝试”“课题实践研究”“形成感恩文化”的探索之路,感恩教育在第二中心小学开花结果。2010年10月,《感恩•爱的教育》校本教材编撰完成,并作为校本课程在全校进行普及教学,使感恩教育活动得以进一步深化巩固。

  校园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学校、家长、社会共建的联合体。我们在加强学校自身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向社会团体延伸共建,同时诚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召开家长座谈会、举行家长教学开放日、参与亲子系列活动等,家长们踊跃参加、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校园品牌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将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朝着我们追求的目标——“学校应该是师生最向往的地方,它是美丽灵动的花园,是生动活泼的乐园,是充满温情的家园,是像文化宫那样吸引学生的学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