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好学校: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学生体验幸福教育,教师享受教育幸福

24.09.2014  10:53

  福建省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地处县城东郊的均溪河畔,背靠青山,面环绿水,校风温雅,教风严谨,学风活泼。学校是全国唯一“日中友好国际环保教育中小学样板基地”,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2013年“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校;是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示范图书馆”“心理健康协作校”“课题研究先进校”“少先队红旗大队”;是三明市“文明学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绿色学校”“素质教育先进校”“德育工作先进校”“关爱留守儿童先进校”“科普教育基地”。

   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2013年7月,学校被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确定为“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校。在县文明办等部门的领导下,学校认真规划,积极筹建,组建科普、文化、艺术三个项目部,共开设25个活动项目,并于2013年10月8日全面启动,逐步进入正轨。学校努力实现“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促德”的办宫目标。

  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艺术教育,让学生的文化与特长、品德与个性能够均衡发展,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培养可发展的特长,成为均衡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目标。根据中央文明办的指示精神,在县文明办、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成立“金溪乡村少年宫”,及时制定学校少年宫的发展方略:以打造高品质的乡村少年宫为目标;以经营好少年宫、服务好青少年、培育特色少年宫为宗旨;逐步构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资源共享、文化彰显、独具均溪特色的乡村少年宫。

  2014年3月11日,福建省文明办、财政厅、教育厅联合调研、督查“乡村学校少年宫”时,做出如下评价:

  均溪中心小学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中展现出积极探索的精神风貌和扎实有效的活动成效:一是舆论导向好,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整个乡村学校少年宫“精神面貌好、文明程度高”“氛围浓厚、活动精彩、参与广泛、收获甚大”,在全县具有指导性意义;二是活动形式好,体现“建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充分展示孩子的自然天性,让乡村的孩子享受城里孩子的待遇;三是人才挖掘好,在工作中“真做、有效”,充分发挥内部特长教师的作用,认真招募外围专长志愿者,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的探索和成效走在全市前列;四是资金筹措好,全县齐心、多方筹措、规范使用、积极研讨,树立“用心、做实、搞活、乐趣”的办宫理念。

   省示范图书馆:乡村小学创办“图书大世界

  2012年10月18日,新华社记者彭张青采写的题为《福建大田:乡村小学创办“图书大世界”》在“新华网福建频道”刊登:“10月18日,福建省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学生在阅读儿童读物。福建省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在校学生1069名。该校通过自筹及企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33万元人民币,选购了文学、科学、历史、地理、军事、少儿读物等22类图书23300多册,创办了乡村小学‘图书大世界’,平均每天吸引160多名学生前来借阅图书。

  2013年12月,福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福建省读书援助协会联合为“乡村学校少年宫”捐赠图书约12万码洋。学校图书馆藏书已达30332册,并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组织开展“金溪会话”“金溪诵读”“金溪书社”活动。学校认真研讨、规划制定《均溪中心小学课外阅读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建立“均溪中心小学课外阅读实践基地”,充实学生精神世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营造“书香校园”,陶冶“书香孩子”,“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做到“减负不减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与学生学习质量。

   科普教育基地:农村小学的“QQ农场

  2011年5月2日,大田县教育局课改办采写的题为《农村小学的“QQ农场”》在《三明日报》“校园内外”刊登。同年6月6日,“海西高效课堂网”全文转发,内容如下:

  “我们要去农场除草、拔菜去了……”不要误会,这不是时下的网络偷菜游戏,而是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拿起铲子,当起小农夫,体验种菜乐,在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学生当农夫。均溪中心小学地处城乡接壤处,该校的学生虽来自农村,但由于父母大多在城区务工,他们几乎没有参与田间种植与管理的机会。如何让学生既能参与劳动实践,又能创建办学特色,该校推出了一个新举措——开辟校园“QQ农场”。2009年9月,该校在校门口承租了一块1200平方米的田地,作为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每班每周设有两节劳技课,专门用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活动。在这块“QQ农场”上,三到六年级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承包的责任区,种有卷心菜、蚕豆、花生,还有各种花卉,甚至还种植了板蓝根、红骨草、含羞草等多种中草药。有了这块“QQ农场”,从周一到周五都有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上“劳作”。有个别学生吃过午饭后就跑到劳动实践基地,观察各种作物的生长情况,调皮一点的男生还给自己种植的蔬菜、花卉取上好听的呢称。五年级(2)班女生章秋玲的父母在城区做服装生意,她以前没有种过菜,甚至不知道摆在餐桌上的一些蔬菜在地里是怎么长的,学校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后,她经常给蔬菜浇水、施肥,甚至还用手给蔬菜捉虫。问她为什么这么喜欢“QQ农场”,她说,让她学会了许多种菜的本领。陈月雨也是五年级(2)班的女生,在“QQ农场”里劳作最积极,她总嫌在“QQ农场”参与劳动实践机会少。今年初,她对花卉种植指导老师游兴棋提出了特殊的请求,要老师送一些种子给她,她要在家里的阳台上也开辟一块“QQ农场”。游老师满足了她的请求,但也提出附加条件,要她在期末送回一盆给学校。不出三个月,陈月雨已经繁殖了8盆的铜钱草和7盆的香石竹。她对笔者说,要把最美的那一盆送给学校,因为是学校给了她亲身体验的机会。

  “QQ农场”也是课堂。杜成团老师是“QQ农场”的农业专家,他在学校承担劳技课教学任务。下雨时,他在教室里上劳技基础知识课,还自己编写了教材《如何种好蔬菜》;晴天时,就带学生们到农场亲身体验。在他的室外课上,任务分配明确,整地、开穴、播种、浇水、施肥,样样都不含糊,他自己先作示范,学生操作时,他就在一旁指导。劳技课上的很多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差距,有了这块实践基地,学生们便自觉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活动相结合了。毫无疑问,这样的劳技课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好记得牢。然而,这里不仅是劳动的课堂,还是语文课、数学课、自然课、美术课的课堂。一年级有篇课文《菜园里》,语文老师就带着学生来菜园逛逛,他们边读边认,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长;数学老师领着学生,让他们动手丈量土地,在一畦畦绿油油的蔬菜中,指出什么是行距,什么是株距,在这个五彩缤纷、芬芳四溢的课堂里学会了关于面积的推算…… 这里也是兴趣小组的课堂,老师引导学生们认识了许多神奇的中草药材。于是,学生们知道了毫不起眼的板蓝根可以治疗感冒,普通平凡的鱼腥草竟然可以分离出一种防癌抗癌物质,内敛害羞的含羞草是止痛安神、散淤解毒的良药…… 这里还是学校的环保实践基地,师生们充分利用了劳动基地的功能,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日本NGO公司还将该校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日中友好国际环保教育中小学样板基地”。学生在劳动基地上实践,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就是写下养护日记,观察记录开穴、播种、管理、收成等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学生手上都有一本养护日记,日记里既记有作物的生长过程,也有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心得体会。这都是学生动手体验后最直观的抒发,因为有了亲身体验,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提升。乐初步校长说,开辟这样的劳动实践基地,学校花小钱,学生却收获了大财富,增长了知识,积累了经验,锻炼了意志,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劳动实践基地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又一课堂。

  留守儿童的“小餐桌”。今年“QQ农场”一共种有15种蔬菜,这些菜成熟了如何处理呢?该校在开辟劳动实践基地之初就有了“小算盘”,那就是让这些由学生亲自种植的绿色蔬菜搬上学校食堂的餐桌上。学校现有留守儿童103人,寄宿生91人,寄宿生吃住都在学校,劳动基地收成的蔬菜全部免费供应寄宿生食用。杜成团老师说,我们种的蔬菜基本采用农家肥,也不用农药治虫,绝对的绿色食品。5月份正是卷心菜收成的时节,食堂的生管老师带着学生来到农场了,对着篮球大的卷心菜“点名”了,指导学生将最结实的卷心菜给收割了。学生们手捧着卷心菜,心里乐开了花,比一比谁手中的菜最沉最重。五年级(1)班学生郑成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成了留守儿童,吃住都在学校。他开心地说,自己种的菜就是比市场上买的菜更好,吃了开心,吃着放心。正因为学校有了“QQ农场”,保证了进入食堂的蔬菜卫生安全,特别是市场上蔬菜紧缺价高的季节,自己种植的蔬菜派上了大用场,使得寄宿生们都能吃上新鲜货。学校的食堂、餐厅还根据卫生部门的设计指导,建立规范化、实用性的硬件设施,并参照县内外多所寄宿制学校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一整套科学合理、军事化管理模式的寄宿制学校,是全县第一所采用“配餐式”用餐形式的公办食堂。生管老师汪其文说,只有吃得好,住得好,才能让留守儿童安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随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成功创办,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结合科普教育,普及环保知识,组织开展“金溪科普园”“金溪园艺苑”活动。

  福建省大田县均溪中心小学,与“东部新城”与“城镇化”建设同步,积极做好校园发展规划,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崇德、乐学、自强、创优”为校训,提出“‘办好乡村学校少年宫,构建农村温雅特色校’;抓‘幸福教育’,做文明公民;建立‘名师工程’,锻造教师队伍;加快‘数字建设’,打造现代教育”等治校方略,激励全体师生朝着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理想愿景团结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