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过三个儿子的儿媳妇:用平凡真情演绎“孝”和“爱”

08.09.2015  16:56

    图为蒋小娟与婆婆。 张茵 摄

    图为蒋小娟与婆婆。 张茵 摄

    图为蒋小娟与婆婆。 张茵 摄

    给我三个儿子,也不换这一个媳妇。”说起自己的孝顺儿媳妇蒋小娟,浙江丽水的陈召娣禁不住声音哽咽,红了眼眶。

    “自从她嫁进来,只过了四年好日子。”陈召娣望向一旁坐着的蒋小娟,满脸心疼。从2007年开始,这个家庭饱尝了人世的苦难,丈夫、公公因疾病先后离开人世,婆婆受打击瘫痪在床。8年间,蒋小娟默默承受住了这一切,她擦干眼泪,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继续为婆婆和孩子撑起这个家。

    “这是女儿吗?”“哪里请的护工啊?”看着勤勤恳恳的蒋小娟,许多不了解内情的人都好生困惑。在得知是儿媳妇时,他们不禁连连赞叹,“这么好的儿媳妇,真少见,真孝顺!

    8年时间,蒋小娟用自己的举动,感动着周围的人,并用行动向人们证明了爱的真谛。

    被嫌的儿媳成了婆婆心目中的宝

    俗话说:“婆媳自古是冤家”,但陈召娣却说:“我虽然没有女儿,但我的儿媳犹如女儿一般贴心,对我照顾的无微不至。

    看着如母女般和睦相处的两人,人们很难想象她们最初也会有摩擦。

    蒋小娟和喻斌刚恋爱时,婆婆陈召娣对于这个个子矮小、长相平凡的女孩是百般的不乐意。儿子1.78米的大个子,单位好,性子稳,在老太太眼里,两个人怎么也搭不起来。

    第一次到婆婆家认门的时候,婆婆就把蒋小娟晾在那里,很少跟她说话。

    尽管陈召娣的态度决绝,但两个年轻人的感情却与日俱增。1993年,两人终成正果。当蒋小娟踏进喻家大门的时候,婆婆的态度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成婚当晚,陈召娣对蒋小娟说:“进了这个门,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许再说两家话。

    令蒋小娟没想到的是,婆婆的话掷地有声。不仅笑脸多了,话多了,更重要的是,蒋小娟觉得,婆婆真的是待自己如女儿一般。

    蒋小娟性子慢,但做事稳重。婆婆陈召娣的性子急,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两人虽然也会为了怎么做一道菜而争执,但争执后,蒋小娟总是会跟婆婆说:“您说得对,下次我哪里做不好您就说出来,要不怎么进步啊。

    由于婆婆的左腿是三级残障,行动不便。年老后又患腰椎间盘突出症,重活累活都不能再做。蒋小娟总是那么懂事,看到婆婆拿扫帚,她就会走过来说,“妈,你身体不好就别干了,放着我来就好。

    一天夜里,上完夜班的蒋小娟回到家中,门前仍旧灯火通明。蒋小娟心里一阵欣喜,她直觉中认为是丈夫在给她留门等候。于是她迫不及待地跑进了家门。门一开,蒋小娟愣住了,丈夫的鼾声从里屋飘出,眼前的人让蒋小娟措手不及,婆婆为她开了门:“回来了,赶紧去洗洗吧,我给你弄点吃的。

    看到这一幕,蒋小娟的眼眶湿润了。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此后的日子里,等她下夜班竟然成了婆婆的一种习惯。蒋小娟默默地对自己说:“将来一定要让两位老人幸福。

    然而天意总是弄人,正当这个家庭洋溢着幸福的时候,苦难就接踵而至地降临到了这个家。

    儿子患重病儿媳三年照料感动婆婆

    2007年,蒋小娟的丈夫喻斌因为胃部大出血住院,在医院,他被诊断为尿毒症,留给喻斌的时间仅有3个月。

    秋天,这是蒋小娟唯一能记得的时间信息。那天夜里,丈夫喻斌从外面应酬回来,简单洗漱后便睡下了。原本平静的夜晚,却随着喻斌的一声哀嚎而被打破。

    蒋小娟从睡梦中惊醒,看到身边的丈夫面色惨白,双手捂着腹部,十分痛苦。因为之前就知道丈夫患有糖尿病,蒋小娟立马收拾了东西,准备将丈夫送往医院。

    房中空空如也,外面夜黑风凉,婆婆在一边早已慌乱了阵脚。个子矮小的蒋小娟,硬是背着将近1.8米的丈夫,从二楼家中挪到了楼下,汗水从蒋小娟的脸上滑落,变成了婆婆眼中的泪水。

    正是这一次的胃出血,喻斌被查出了身患尿毒症,由于病毒已经大范围扩散,医生告诉蒋小娟,留给他们夫妻的时间已经不多。

    不信,这是蒋小娟最初的反应。尽管知道丈夫患有糖尿病,但一直以来,丈夫看起来都身强体健,没有一点身患绝症的样子,蒋小娟觉得可能是医院弄错了。

    私下里,蒋小娟和婆婆一商量,决定带着喻斌到大城市去看看。可看病需要钱,而且去外地大医院的费用肯定不少。蒋小娟想也没想,在花光储蓄、借遍亲戚的钱后,又把家中的房子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28万。

    带着这笔钱,蒋小娟和婆婆陪同喻斌一起到了杭州。在杭州,医生给出了与之前相同的结果。蒋小娟没有死心,她又带着丈夫和婆婆到了上海、北京,得到的结果却始终如一。蒋小娟说,“每次检查结果出来,我都希望医生能跟我说一句没事,是他们弄错了。”可每一次医生的话,都能在蒋小娟的心里留下一条伤口。

    由于丈夫病情严重,医生建议她,还是带着喻斌回家治疗。无奈之下,蒋小娟和婆婆、丈夫回到了家中,住进了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

    当一家人陷入绝望的时候,丈夫的病情似乎有了起色。在一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喻斌闯过了医生所说的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时间一天天的溜走,丈夫依然陪伴在蒋小娟的身边。在蒋小娟的心里,似乎又看到了一丝曙光和希望。

    于是,蒋小娟便这样来回奔波于自己工作的羽绒服厂、家和医院之间,和婆婆轮番看护。但就在一家人以为丈夫的病情可能会出现奇迹的时候,老天爷再次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声惊雷。

    2009年,喻斌的病情开始恶化,病毒的扩散威胁到了眼睛。经过4次手术治疗,医生回天乏术,他的眼睛就此失去光明。

    起初两年,虽然一直也都是入院治疗,但喻斌除了抢救时需要人陪同,平日里的穿衣吃饭基本还能自理,自从眼睛失明后,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自理能力,必须有人在医院照料。

    公公婆婆已经年老,且自身多病,显然已经无法照顾喻斌,这个重担无疑落在了蒋小娟的肩膀上。但如果辞职,原本就已捉襟见肘的家谁来养?丈夫的治疗费用从哪儿出?犹豫再三,蒋小娟还是决定辞职,专程在医院照顾丈夫。

    “人要是没了,什么都没意义了。钱总会有办法的。”蒋小娟说,当时她的脑子里就认准了这么个理。

    于是,蒋小娟开始了对丈夫无微不至的照料。婆婆说,蒋小娟这三年里陪在医院,不论是医生护士还是病友,都是夸口不绝。蒋小娟每天都要忙到夜里12点以后,才能在医院的一张小钢丝床上睡下。每天三次为丈夫按摩,一天都没有落下。“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亲生女儿都做不到的,我这个儿媳妇做到了。”陈召娣说。

    平时,看到蒋小娟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两头跑,躺在病床上憔悴的喻斌也很心疼。有好几次,喻斌故意耍脾气,想要把蒋小娟气走。“其实我知道他怎么想的,他怕他要是走了我和孩子就没了依靠,不知道怎么过下去……但你说,我怎么能离开他呢?他只有我一个人了……”说话间,蒋小娟泪如雨滴。

    2011年3月,喻斌病情再度恶化,这一次他没能再撑过死亡的吞噬。整整四年的不离不弃,丈夫却只留给蒋小娟一句话,“这个家,交给你了。

    公公患病去世苦命儿媳顶起残破的家

    丈夫的辞世,让这个家变得支离破碎,可生活依然在继续。

    蒋小娟咬咬牙、擦干眼泪,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继续为公婆和孩子撑起这个家。每天,当别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她还在忙活着收拾家务;当别人睡眼朦胧的醒来,她早已给公婆和孩子准备好饭菜,再帮老人穿衣、洗漱。

    除了临走前的嘱托,丈夫留下的还有30多万的欠款,2007年至今,为给丈夫治病,共花去医药费50多万。一个原本条件不错的家庭,变得负债累累。几年来,全家的收入只有公公喻华雄每个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而这只是喻斌半个月的治疗费用。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丈夫的治疗才得以一直继续。

    为了还债,蒋小娟决定外出工作。可公公的身体又成了一个难题。从去年7月起。公公喻华雄患上了脑萎缩,下半身基本瘫痪,大小便经常失禁。每天都需要人为其料理生活。

    没钱请保姆,蒋小娟便承担起了这份“差事”。婆婆说,老伴儿现在老糊涂了,每天都有一次大便要拉在裤子上。儿媳看到了,又是没有二话,不怕脏也不怕臭,帮公公洗澡、擦身、清洗大便。

    无奈之下,蒋小娟只能在别人的介绍下,在家里做手工活,帮工厂组装圆珠笔头。由于厂里的任务大、催货急,蒋小娟经常要干到凌晨2点才能睡。婆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帮她分担一些压力,但她说什么也不让婆婆插手。

    尽管如此,蒋小娟靠做零工每个月赚来的不过400多元。而银行的贷款每个月就得还2000多块,这点钱,无疑是杯水车薪。

    正当蒋小娟寻思如何赚钱时,又一个晴天霹雳降临——公公因为糖尿病并发症住院了。

    蒋小娟再度陷入挣扎的泥潭。每天除了上班,便是在医院。为了能省点钱,蒋小娟每天下班回家烧饭,再送给公公。婆婆说,现在老头子脑子有点不清楚了,但唯一能记住的,就是小娟。每天早上起床,如果没看到她,便会问,“小娟呢?你去给我把她叫回来。

    然而,蒋小娟的悉心照顾还是阻挡不了恶魔的脚步。几个月后,公公走了。

    半年不到,家里两个亲人相继离开,这让原本身体就不好的婆婆扛不住打击,也瘫痪了。

    “那会她就整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只想哭。”看着不想见人、整日躲在房间里抹眼泪、一脸憔悴的婆婆,蒋小娟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

    “那你会哭吗?”记者问。

    “我心里也很难过,但我在家人面前会强忍住,我不能在她们面前哭。”蒋小娟的坚强和倔强让人心疼。她说,有时自己会像一台机器一样工作生活,不知疲倦,“只想着必须要扛下来”。当觉得自己快熬不过去时,她会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躲在被子里压低声音哭。无数次,这张床成了她唯一发泄的出口。

    有一次,婆婆偶然看见小娟在被子里,肩膀一耸一耸的,就拿开被子,结果看到一张满是泪痕的脸。“当时心都碎了,泪水湿了一整片枕巾……”说话间,陈召娣的泪水也不禁湿了脸。她知道儿媳很苦,因此在小娟无微不至的陪伴和鼓励下,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小娟,她都开始慢慢从阴霾中走出来……

    婆婆日渐康复儿媳用平凡真情演绎“”和“

    太多的忧心之事让皱纹过早地爬上了蒋小娟略显黝黑的脸庞,仔细端看这位中年妇女,虽身形瘦小,但常年的劳作塑造了她略微有些粗壮的双手与厚实的肩膀。

    也许是老天也不忍再戏弄这个家庭,后来蒋小娟进了自来水厂,成为一名抄水表的工人,每个月有一千多块钱收入。而且,瘫痪半年后的婆婆也开始能走路了。

    但由于患有三节腰椎间盘突出和糖尿病,婆婆早晚还需要人帮忙按摩肌肉才能走路,而且不能弯腰,上厕所时也需要人帮忙。蒋小娟自然承担了这份工作。

    “有一次早上我想起来上厕所,要穿裤子时怎么也弯不下腰,足足在厕所憋了半小时。”由于常年劳累,小娟的耳朵并不太灵,而且由于白天工作,晚上也会睡得很沉。正因此,婆婆的叫唤小娟一无所知。

    正是那次后,小娟再也不让婆婆一个人睡在大房间里,而是和她商量,将床搬到了客厅,夜里小娟不关房门,婆婆有事只要挪动一下椅子,她就能知道,“这样心里才会踏实些。

    每天天气好时,小娟都会牵着婆婆的手出去散步。旁人总是会心生羡慕地说一句“瞧这母女俩的感情真好”。听到这样的夸赞,陈召娣心里总是热乎乎的,但她似乎觉得那人的羡慕还不够,总会回那人一句,“哪儿啊,这是我儿媳妇。

    现在,“女儿”已经成为了婆婆给蒋小娟的称呼。她说,“就是给我三个儿子,也不换这一个媳妇。”老人心底里跟媳妇亲,嘴上便也改了称呼。

    长期的精心照料,让婆婆对小娟无比信任,也产生了依赖感。但有时,她对小娟也会很愧疚。甚至有好几次,她会把小娟叫到跟前,说:“孩子,你可以再成个家。

    其实,也曾有人言语中劝过小娟改嫁,但为了婆婆和孩子,她关闭了个人情感的大门,留在夫家尽孝。

    每次婆婆提到这事,小娟都会打马虎眼,直到有一天婆婆很严肃地再次提起,蒋小娟坚定的拒绝了:“妈,我现在一心就是把孩子、还有咱这个家操持好,以后就算有缘分了,我也得找一个能容下您的人,否则,咱娘俩就相依为命吧。

    其实婆婆心里明白,带着孩子和一个70多岁婆婆的蒋小娟,能碰到“缘分”的机会并不大,儿媳的这番话只是在安慰她而已。

    如今,尽管知道蒋小娟的人都会向她投去赞美的目光,但在她的心中始终深埋着一份亏欠,就是对自己的父母。她说,自己也希望能多陪陪父母,多尽尽孝。可她知道,婆婆更需要她。

    当记者问及“什么时候是你们最快乐的时光”时,小娟和婆婆互相对视,思考一会后,不约而同地答道:“2006年,我们一家人去北京的时候。

    原来,小娟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去北京瞧瞧,那时一家人帮她圆了梦。“我还记得大家一起在北京天安门前合影。”小娟说,那次是第一次合影,第二次合影则是丈夫患病后,一家人再次去照相馆拍了全家福。

    喻斌身着一身笔挺西装,小娟穿着一袭白色婚纱依偎在旁,同时手牵着扎着辫子的可爱女儿,旁边还有同样穿着西装和婚纱的公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一家五口的这组照片,至今仍挂在家里的显眼位置。

    “我的愿望是,媳妇能找到一个疼她的人,可以照顾她,让她下半生不再这么劳累……

    “我的愿望是,可以带婆婆一起去周游世界,但好像不太现实,但我会努力……

    当记者问蒋小娟和婆婆的愿望时,她们分别这样回答道。世间的婆媳,何止千万,能彼此真心相亲的,又有几人?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作为一个儿媳妇,虽历经苦难,但仍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归结于三个字,“应该的”。大爱于斯,世间少有。在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灵隐寺和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务中心共同主办“2015浙江孝亲人物”评选活动中,蒋小娟被评为十大孝亲人物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