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侨批福建巡展

06.11.2014  10:30

  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新闻网报道

  福建新闻网厦门11月5日电 (陈悦 许丹)由福建省档案局和福建省侨办联合举办的“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档案展”,5日在厦门同安竹坝华侨农场启动。

  侨批是福建、广东等侨乡与海外交往的特殊文献,是海外华人华侨与国内侨眷的书信及汇款的合称。去年,侨批被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记忆遗产。

  当日的展览分为“侨批产生”、“侨批运营”、“侨批价值”、“珍贵记忆”4个部分,以150余件图片,反映侨批产生、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

  “生意难做”、“现在一个人实在没有办法”,侨批中处处可见海外华侨华人异乡谋生的不易。但就在这样的艰苦谋生中,他们依然省吃俭用,为家中父母妻儿汇去生活费用。

  马来亚华侨陈恩温在1945年写给妻子的侨批中,开篇即写到,因为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四年未有信回”,“致家中费用受缺乏之苦”;“幸而日本已投降”,让他欣喜不已,立刻给家中汇去“国币一万八千元”。

  侨批中体现出来的华侨华人恋祖爱乡、乐善好施的精神风貌,也让观展的竹坝华侨农场的归侨们感同身受。

  印尼归侨许莲珠回忆说,自己10岁回国,父亲留在印尼打工,制作椰子干“辛苦挣钱”,再托人带回来,或者是用书信寄回来。一封封侨批,让许莲珠浮现“熟悉的感觉”。

  同样自印尼归国的曾瑞美老人则感慨,如今都是用电话联系,不再写信,也“不会再有侨批了”。

  为了能留住侨批的记忆,今次展览还将在未来两天赴福建漳州常山华侨农场、莆田赤港华侨农场等巡展。福建省档案馆也已着手将侨批档案展由临时展改造为基本陈列展。

  “福建是归侨最多的省份之一,许多归侨家庭都有侨批寄收的经历和记忆。”福建省档案局副局长马俊凡表示,希望通过展览,让侨胞更多地了解侨批,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