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河:流淌千年的闽都“文脉” 花红柳绿无愧闽版十里秦淮

17.11.2016  03:03

  编者按:“苍烟巷陌青榕老,白露园林紫蔗甜。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古诗《三山即事》里描述宋时福州内河沿岸的一派繁盛景象。闽江穿城过,内河遍城内。自古福州人依水而居,在内河旁生活,在内河旁营生,犬牙交错的丰盈内河水润泽津润着这个城市。时过境迁,为了重现“绿水绕人家”的奇丽景观,让“桥最多的奇丽水城”焕发新颜,福州市加大对内河的整治并取得实效。即日起,福州新闻网策划推出“跟着船工走内河,讲老福州的内河新事”专题报道,本网多路记者将跟着船工走内河,在闹市中穿越千年古运河,用水上镜头实拍内河沿岸的景观,讲老福州的内河新事,窥见一座城的别样美。

  近日,记者有幸跟着环卫工人马师傅的船,“”了一遍白马河,近距离“抚摸”了一遍白马河,既沐浴它厚重的历史,也把脉一下新时代中的“身体近况”。此次行走,记者既看到近年来白马河在有关部门重视、治理下呈现的干净整洁、焕发的勃勃生机,也发现仍有市民乱丢垃圾、乱排污等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也可喜地看到福州市民对内河充满的深厚感情,他们希望内河更干净、家园更美丽。

   往期回顾

   【光明港篇】本网记者水上实拍光明港:整治“麻子脸” 城区最大内河展新颜

   【晋安河篇】本网记者水上实拍晋安河:千年古运河里有“新事”

  福州新闻网11月16日讯(福州新闻网记者 王礼林/文 林塨田/图)早上7点30分,初冬暖阳把福州这座城市叫醒。陈月莲在白马河畔的河上救生堂内的神像脚边不断叩拜。这个习惯及她已坚持了几十年。今年75岁、家住茶亭街附近的陈依姆,自6岁随奶奶首次进庙起,每天按时上香祈福便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同一时间,环卫工人马恭星,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提着干净的竹筐,来到白马河边,打开小船发动机。今年52岁、来自湖南郴州的马师傅,是一名环卫工人,自2001年来福州工作起,已在内河保洁岗位上干了16年。他和同事们每天7:30开始工作,一天8小时,只为保障他身边这条河的整洁。

  于是,陈月莲和马恭星这两个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人,由于一条河而有了联系,而且他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做同一件事情:守护身边的这条河,让这条流淌千年的闽都“文脉”永续。

   白马河因白马桥得名 百姓建庙以报“白马三郎”恩

  白马河全长4956米,曾是福州护城河,与瀛州河、陆庄河、新西河、东西河等五条河流交汇。它起于福州西湖,沿途流过福州城区西部,在台江流入闽江。

  说起白马河不得不提一座桥,因为白马河因白马桥得名。该桥坐落于台江义洲街道泰山庙附近,全长71米、宽3.1米,东西引桥各长12米。清同治年间,福州木帮商会集资建了该桥。

  白马桥见证了福州航运的发展,城市的繁荣。据史料记载,过去闽江流域上游各县木材,通过闽江水流,用木排漂流到福州集中,然后再贩卖到全国各地。福州也因此和汉口、安东,并称我国三大木材集散地。而过去白马桥下,就是当时全国著名的木材贮运场。可以想象,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后,来自福州的茉莉花茶、漆器通过白马河入闽江漂洋过海。而来自海丝沿线国家的货物,则伴随闽江潮水、穿过白马桥,进入福州市中心。

  而提起白马桥更不得不提一个人——“白马王”,因为桥因人得名。关于他有个民间传说:汉高祖刘邦时封无诸为汉闽越王,无诸的孙辈季子寅,年少英勇善射猎,好骑白马,军中称为“白马三郎”。一次,鼓山脚下鳝溪发洪水,身长3丈的蛟龙冲垮田园房舍、祸害百姓。白马三郎用箭射中蛟龙,但不幸被蛟龙的尾巴卷起,壮烈牺牲。后人为纪念白马三郎把他生前经常站的桥称白马桥,桥下河叫白马河。

  但不论传说如何,因为这段美丽传说,不但证明了福州人自古以来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更为一条河注入厚重的文化,这份文化肇始,激发、见证、互为影响着闽都文化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