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凶杀案刑警遗孀哭祭:你追了20年的人抓到了
原标题:放大镜辨指纹 做梦都喊抓住他
退休刑警回忆白银杀人案28年侦破过程
高承勇在8月27日落网的消息传出后,不大的白银沸腾了,困扰白银人多年的“噩梦”终于烟消云散。被生离死别折磨数年的被害人家属终于得到慰藉,穿上红衣、放鞭炮庆祝,而陪伴他们走过多年、参与侦破此案的老刑警们却是感慨良多。28年间,昔日年轻小伙已然满头银发,有人含恨退休,有人无奈调离,更有人带着遗憾早早离开人世,只因为当时白银案未破,不识凶手真面目。
北京晨报记者昨日独家采访到白银市公安分局原刑侦队长张国孝的遗孀王福芬,以及当时参与办案的刑警。在侦破过程中,全队上下,每个人的脸上都难见笑脸,气氛紧张压抑。
退休刑警:
感觉不是欢快而是羞愧
1988年5月26日的傍晚时分,白银市永丰街,白银公司23岁的女职工白某在家中被杀。
张和平(化名)现在已经退休,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在1988年的第一次凶杀案时,他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刑警。回忆起来当时的情况,他记忆犹新。事发房屋是一个套间,他们冲进去看到死者横躺在里屋,身体赤裸,满是伤口。“地上全是血,腥气特别重,我们刚进去,一个小刑警就转身跑出去‘哇哇’吐了。”张和平说,能够干刑警的人,心理素质都不错,但面对这样残暴的凶案现场,大多人还是有些不适应。“我忍着泛酸水,把现场工作做完,不过后来偶尔想起来,心里还是一阵冷。”在侦破期间,张和平和同事先提取拘留人员的指纹比对,比对不上,又逐渐扩大提取范围到白银户籍的全体男性。“那时候哪有现在的高科技,都是人工比对。虽然有指纹识别,但进展非常慢。每天不眠不休,也只能比对几十个。”有时甚至是刑警拿着放大镜看指纹。
时光荏苒,已经退休的张和平那天在家里看电视得知高承勇落网,他说第一时间的感觉不是“欢快”,而是“羞愧”。他始终不能相信,这个疯狂的杀人凶手,竟然在他们的眼皮低下安逸生活了这么久。而当年,他们却将目标都集中在其他人群身上。“感觉当年做了很多无用功。那时候,我们通过作案手法、心理等多方面的分析,将人群设定为高学历的青年男子。但没想到,他只是个没能考上大学的农民。”对于破案细节,张和平表示不想知道太多。“这个案子困扰我和我的同事这么多年,到现在也算是个结果。只能说,人在做天在看。”
调职民警:
那段时间没人会开玩笑
现在已经调职的民警李晓光(化名)向北京晨报记者讲述,他1999年调离刑警队到派出所工作。据他称,案发高峰期的1998年,他和队友们曾经两三个月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全体24小时在岗,不断反复研究已知线索,但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也让全队的情绪非常低落。
他回忆,在那段时间里,队里没人会开玩笑,大家的脸上也几乎看不到笑容,每个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的,而且生怕在他们还在侦破的时候,再次发生命案。“每天过得都很压抑。”他说。
本以为换了工作,接触不到这案子就会淡忘,但李晓光想错了。“时不时就会突然想到白银案的种种,明明自己不想再围着这个案子转,却又不自觉地跟着走。”相比以前的“正面”研究,他开始关注网上的帖子。“对于凶手的猜测,有帖子推断他是无业人员,这点我很认同。后来案情曝光,发现他是打散工的,也差不离。”
在过去的28年里,白银公安局换了8任局长,人工比对了至少十万枚指纹,请了上百位刑侦专家到甘肃白银支援调查。记者了解到,自白银案凶手最后一次作案后的第二年2004年,公安部曾经召开过一次专门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刑侦、技侦等方面的专家,从凶手的足迹、血液、DNA、作案手法、解剖结果、疑犯童年经历推测等诸多方面进行过统一汇总。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有关白银案的线索每年都要拿出来重新整理,各地都要配合做指纹协查。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所限,白银案的侦破陷入僵局。
疑犯妻子回忆
他抽血后吃饭手抖彻夜失眠
多年来,网民反复推论的白银市连环杀人案嫌疑犯形象是:变态、仇视女性、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孤僻。这与村民眼中那个孝顺、稳重,沉默少语的高承勇显得格格不入。可事实上,高承勇并非能冷静到底,高承勇的妻子张清凤说,在今年3月,公安部开展疑难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后,高承勇也曾有过失常反应。
张清凤至今都无法想象,和自己一起生活了30年的丈夫竟是“杀人狂魔”。“实在是无法接受。”张清凤希望这个消息是假的。但想起十几天前,警方给丈夫抽血,说要做DNA对比的时候,高承勇慌张的眼神和之后的一系列失常反应,让她不得不信。“被抓的是他,公布的照片还是他。”张清凤除了迷茫,就是后怕。
“那天抽血后,他就好像心不在焉,晚上吃饭时手有点抖,我还担心他病了,就问他咋了,他还说没事,可能是白天搬东西累了,我就没有在意。”张清凤说,在这之前,一直都表象稳重的丈夫在最近的两三个月里,有那么几次彻夜失眠,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事实上,自从网上看到公安部展开疑难命案积案攻坚行动,甘肃省决定启动白银连环杀人案再侦破的新闻后,高承勇就变得不爱出门了。
“有时候,我忙,让他去到外面换零钱或者进货,他都懒得动,一天没事就倒在床上睡觉。”张清凤说,在这之前,高承勇从来没有这样过。在婚后他有时候出门一个星期,或者好几天才回家,现在想起来,他那时候出门是去作案了。“那时候他回来,啥也不说,也没啥反应,和平常一个样。但是这次却不一样,经常心不在焉,好像有心事,有时候我问多了,他就说是累了,或者说想娃了。”
在张清凤的眼里,丈夫高承勇是个老实人:话少,稳重,即便是生气打架,他也不那么爆发式的发火。两人是偶然认识。在交往中,张清凤觉得高承勇人老实,就答应了高承勇的追求。那时候的高承勇很会哄人,偶尔给张清凤买个小礼物。“我至今记得他给我的第一个礼物是一对一块钱的小耳环。”虽然家人反对,张清凤还是死心塌地地跟了高承勇,她觉得这个内向老实的男人就是此生的依靠。
张清凤坐月子时,高承勇本应在家照顾妻子,但他经常性地会消失好几天。婚后的高承勇越发沉默,直到两个儿子考上大学后,他才有了笑容。上个月,张清凤去成都看儿子,还和儿子商量,等老二的工作稳定了,她和丈夫也搬到成都去。“他特别地高兴,说搬到那里再也不回来了。”现在想来,高承勇当时兴奋的背后,居然隐藏着天大的心事。
据《西部商报》
刑警遗孀哭祭
“你追了二十年的人终于抓到了”
1954年出生的张国孝,自1979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先后历任白银公安分局工农路派出所副所长、刑侦大队大队长、白银公安分局副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兼刑事侦查支队支队长、市公安局正县级侦查员等职。因为长期的积劳成疾,他于2006年罹患癌症,在与病魔抗争三年后,年仅56岁的张国孝离世。他在职期间,先后20次受到各级组织表彰,连续两年荣立个人三等功,1997年被公安部荣记个人一等功。
昨日,北京晨报记者辗转找到张国孝的家。“这几天不知道接了多少电话,有老张以前在市局的老战友,也有省公安厅的老同事,就连出门遛弯时,碰到熟人都会上来跟我打招呼。”张国孝的遗孀王福芬说,所有人都嘱咐她“一定要把破案的消息告诉老哥一声……”
为破案连轴转 饼子咸菜吃一天
自1979年加入公安系统工作,至张国孝离世的30年间,他一直在白银市工作生活。1988年8月,张国孝被调到刑侦岗位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发生在3个月前的“88526”白银女职工白某被害案。案件的恶劣程度令人发指,也开启了白银连环杀人案的“序幕”。在此后的20年时间,白银案的侦破工作,仿佛成了张国孝生活的一部分。
“老张经常说的就是‘你说这个案子怪不怪?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王福芬回忆说,这是丈夫当年最爱念叨的一句话,虽然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对外泄露案情,但她认为,侦破白银案是丈夫从警多年的第一目标。
“那些年,他不光要在本地调查,还跑过河南、内蒙古很多地方,只要听说哪里有类似案子,他就会过去看看能不能并上案。公安部、省公安厅也一直挺重视这事,年年调研,老张经常接到一个电话就走很多天。”王福芬回忆,2005年年底女儿结婚,张国孝也是婚礼前一天晚上才赶回家,第二天中午参加完婚礼,就又去单位了。
王福芬说,只要接到白银案的相关线索,张国孝就会白天黑夜围着案子连轴转,全靠烟和茶顶着。有一次张国孝连着几天没回家,王福芬不放心到公安局去送换洗衣服,见面后看到的情景却让她难过许久,“他办公室桌上摆了五部电话,这个响完那个响,他不断地接电话,没完没了。可他那一天的饭,就是一块饼子加点咸菜。”
睡不着吃不香 做梦都喊抓住他
王福芬记得,1989年11月的一晚,张国孝满身是土地回到家,眼窝深陷,看起来精神很不好。王福芬见状赶紧给他做了一碗喷香的臊子面。张国孝埋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到一半,他突然抬头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妻子,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我一定要抓到他!”之后又低下头继续吃面,“我觉得那时候他办案子癔症了,也没敢深问”。但当天夜里11点多,张国孝的一声大叫,将熟睡的王福芬惊醒。她坐起来看到张国孝满头是汗,喊着“就是他,凶手就是他!”“吓得我不敢说话,他喊完了,我才摇摇他的胳膊把他喊醒。他醒后就坐起来抹眼泪。”王福芬说,那时候张国孝的压力很大,经常做噩梦。“满脑子都是这个案,做梦都指挥大家找线索。”
在王福芬的眼中,丈夫张国孝对案子不只是认真,甚至可以说是较真。“我后来看过他的工作日记,写的都是案情分析,先推理一次,再推翻,再推。他们几个队友在一起研究案情,一坐就是半天。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可以猜出都是难点,因为他的眉头一直没有舒展过。”王福芬回忆,张国孝在破案初期带着队员挨家挨户走访,一个月内瘦了十来斤,整个人“小”一号。
病床交代后事 遗憾凶手未落网
直到2006年查出肺癌,张国孝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住进医院。住院期间,他成宿成宿地咳嗽,“像是要把肺活活咳出来”,每次有同事来看望,他都要追问白银奸杀案的进展。“他就是个工作狂,‘磕’上这案子了。不让他问,更是一种折磨。”陪护的王福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9年,张国孝的病情加重。他经常靠在病床上向王福芬交代身后事。只要一谈起白银奸杀案,张国孝就不断摇头叹气,最后一次甚至哭出了声。“我知道他心里难受,觉得自己活着的时候是不能破案了。他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看不到凶手被绳之以法。不过他去世后这个案子肯定会被破,凶手肯定能够归案。”
说着,王福芬从床头的抽屉里拿出丈夫生前的警官证,抚摸着证件上泛黄的照片说:“老张,这回你可算踏实了,再也不用惦记了,你苦苦追了二十年的人终于抓到了。”一直偷偷抹泪的她最后掩饰不住失声痛哭。“从1988年到现在,总算是了结他的心愿了。”
从1988年起,张国孝的手机号码就作为线索征集热线向全国公布,总有人不分昼夜打进来。张国孝每次睡觉都把手机放在枕头边,以防遗漏任何一条线索。“电话铃一响,他噌地就坐起来,一边接电话一边拿笔记录,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撂下电话穿上衣服走了。”张国孝在世的时候,王福芬甚至对这部手机都有了“恨意”,但如今,她却小心地保留着这个号码。“就是我的一个念想”,王福芬说,2009年张国孝去世至今,这个号码还会接到不少陌生人的电话,“有人问案子进展,有人提供线索,全国各地的人都有,也是邪门了,这么多年,从来没人提过青城。”
记者 张静雅 黄晓宇
【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