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015.6.8:创客白荣辉8个月把“微之家”覆盖到千所高校600万大学生
创客白荣辉8个月把“微之家”覆盖到千所高校600万大学生
fjsen.com2015-06-08 11:49:29 周艾连来源:东南网
白荣辉有信心让微之家服务全国2千万大学生
东南网6月8日报道(本网记者 周艾连)从创立团购网经历失败,到反思改良到再失败,福建工程学院大学生白荣辉这样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光。毕业两年,他仍然坚持在这条创业路上。一个月前,他的创业项目“微之家”拿到了30万种子投资,不过他不打算告诉父母,而是想等拿到A轮融资达到自己心里预期之后。
他是家里的老二,有个姐姐有个妹妹,作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父母希望他考个公务员,成为农民家庭的“靠山”。而他一心想着创业,向马云、李彦宏一样靠产品证明自己。
在失败里补课
“我一直无法爱上自己的专业课,于是大一下学期开始试着创业”回忆起大学,自己最珍惜的是没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他充分利用了这段低成本时期创业摸索。
为了把专业上无法用上的劲儿“使出来”,2011年4月,他拉上4个小伙伴,成立团队开始创业做团购网站——刷团。第一次创业瞄准的还是自己熟悉的高校市场。
现实总是调教肆意的青春。虽然福州大学城当时有近20万师生,但和他们的创业激情一样,都没能让项目有大的起色。“团购市场竞争很混乱,加上互联网是一个快跑的行业,等你走出校园的时候已经有人走在你前面了”,出于这样的考虑,团队结束了从校内走向校外的自救之路,选择了放弃。
思想上的不理性、不成熟导致走弯路;没有做好产品就推出产品是个致命的错误;商业模式的转型有时候是必须的;以小打小闹的心态去创业,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无规则不成方圆;创业者的项目没有一个定位,不懂得专注于一点;不懂得放弃,不敢冒险,对创业者反而是一种弊端……白荣辉对失败写了一篇近3千字的反思,总结出7条经验。
2012年4月,白荣辉找到7个人入伙,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小聚网。这一次,他吸取教训,专注做社交聚会信息服务,定位在白领、大学生一族。“刷团真正失败的原因是团队自身”他认为,优秀团队是互补的、执行力强的、有激情的,团队文化、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做小聚网时,他非常看重团队文化建设,每个月都在咖啡馆开交流会。
虽然比之前更成熟,但是小聚网也只坚持了近两年,因为用户活跃度和用户数表现都不是很好,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被迫停止。“小聚网不是刚需,产品的模式也不是基于高频刚需。”“类似的豆瓣同城能做得好是因为嫁接在豆瓣上。”……乐于反思的白荣辉又开始了总结,这一次他意识到产品需要关注高频的刚需——这后来对他影响重大。
白荣辉(中)和他的团队带着“微之家”项目入驻爱特创业加速器
产品经理梦想起航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让他意识到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第二次创业则增加了他对产品的理解。“我最近迷上了一个网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网站让我感觉找到了新的方向——产品经理,我一直都在追求的一个职位,很希望以后能够用产品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世界。”在挫折中,白荣辉对个人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采访中,他时不时提到《定位》、《从零到一》等书籍的阅读感受,提到乔布斯、马云、张小龙等大咖,提到阿里巴巴、美团、小米等产品体验,他像一个少年老成的“产品经理”在阐述他从各种渠道研习的产品心得。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14 年,白荣辉和他的团队已经毕业,在福州海西创业园靠接外包订单维持生存。6月,福建医科大学团委老师找他们做微信公众号,按照需求开发出成绩、课表、图书查询和微网站等功能。可以深入挖掘新需求吗?这是一直寻觅的空白刚需吗?他和团队收集了全国70%的高校官方公众号,分析发现基本上没有做过开发,建设得很差。
作为产品经理,他敏锐的发现了这个用户痛点,决定做一个专门面向高校的微信第三方平台,提供深度技术解决方案,而不像很多第三方平台一样只是做简单的开发微网站、会员卡这类功能。
经过几个月的产品打磨,2014年9月,“微之家”上线了,专注于为高校微信运营者解决技术、运营、商业化的问题。从学习、生活、娱乐三方面探索使用用户的需求,他们反复做产品调研、用户问卷和分析,不断更新功能,陆续开发了微信查成绩、查课表、查询图书、续借图书、英语角、校内号码通、微信墙、找兼职、校园二手、校园电台等功能。
互联网是一个竞争激烈、跟进和更新换代迅速的领域,在谈到萌小助、校园号、大学助手等竞争对手时,作为产品经理,白荣辉颇有自信的说自己不担心,“产品是我们擅长的,也是最好的”。
2015年4月份,全国有超过1000所高校的4000多个微信公众账号使用“微之家”的服务,覆盖600多万大学生用户。不少学校和微信运营者慕名而来寻求合作,邀请到校巡讲交流。不断的突破也为团队迎来了新的机遇——4月,在他们从福州转战厦门的第3个月,“微之家”拿到了30万投资,这是创业以来,白荣辉拿到的第一笔“巨款”。
不拼爹拼韧劲
“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而是我们这些最草根的创业者。”2012年时,他曾在博客写下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把创业当事业的持续创业者,白荣辉刚毕业二年,但创业已经是第六个年头,充满激情和干劲儿的这一路挫折不少。
2013年11月,白荣辉大四,正在做小聚网。为了筹钱解决经济困难,一起创业的3个小伙伴每天去福州南通农贸市场问农民买地瓜,然后坐公交回学校,租了学生街一个店面门口的摊位,晚上7-10点打着美容美味的招牌烤地瓜卖,挣学弟学妹的钱。“地瓜兄弟”们持续2个月的努力,终于帮项目度过了难关。“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实物买卖,当时的很多顾客也都成了现在的朋友。”白荣辉说,现在想来挺有趣的。
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熬的是毕业第一年。毕业之后,他没按家里的意思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去抱铁饭碗,顶着家人的不理解依然和两个老搭档一起创业。在学校时,创业资金都是小伙伴自己凑钱,白荣辉每个月7、8百元的生活费大部分都用在创业资金里,发传单兼职的酬劳也都投在里面。一缺钱至少还有下个月的生活费会定期汇来,实在憋住,还可以跟父母电话救急。
但毕业后,大家都不再问父母要钱,创业资金、生活成本、员工工资……每个月没了定期汇款却多了不少开支。最难的时候,大家靠承接技术开发的小单子维持生计,因为不善谈判,价格被压得很低。入不敷出、发不出工资的时候,白荣辉只能靠投透支信用卡或像朋友借钱来维持运转。2014年底,为了给项目筹钱寻求更好的发展,他北京、上海跑了两三趟,去拜访天使投资人,却屡次碰壁。“同学朋友的信任伴度过了最难的一段日子。”说起这些,他总是充满了感激。
如今,“微之家”慢慢走上正轨,他的团队也发展到10个人,产品、技术、运营三个团队紧密合作。大家租住在距离厦门软件园15分钟脚程的地方,吃住在一起、创业在一起。虽然厦门是闻名的花园城市,但是他们却埋头打磨产品,没有太多时间花费在办公室和宿舍之外的地方。“好几次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然后一起回去挤在一张床上睡觉,第二天照样正常上班。我们的团队很有凝聚力,一群人一起为一个目标努力,特别宝贵也特别难得。”他说。
拿到30万的投资,白荣辉并没有跟父母说,在他眼里这并不算成功,他正在积极准备下一轮融资。“近期目标还是把产品打磨好,覆盖到中国3000所高校,服务2ooo多万大学生。”他希望以后能先在新三板挂牌,然后通过资本的力量做大做起,“说不定未来能在主板上市呢”。